查看完整版本: [-- 即将消失的水乡——阮社 --]

绍兴E网论坛 -> 越地人文·古城 -> 即将消失的水乡——阮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千年月 2016-11-04 23:04

即将消失的水乡——阮社

[attachment=7683581]

若干年后,你只能听到曾经有一个水乡名叫阮社,在明代的时候是个渔村,在它的南面是鉴湖,在它的北面是官塘,它的西面则是南大池,[attachment=7683536]东北三里就是柯桥古镇。作为水乡它是极富特色的,它不同于柯桥古镇,那是集镇赶集的文化、也不同于安昌一字水街的单调,作为水乡它仅仅是一个聚落,最早的时候阮社只是一个村子,它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竹村。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经携着侄儿阮咸一起在此隐居,后来人们得知此地曾经住过大人物,于是建庙立社,社神就是阮籍和阮咸,阮社有二庙,前庙祀阮咸,后庙祀阮籍。后庙旁有桥,名籍咸,即是为纪念二贤所建,前庙西为南阮桥,二桥南北相对,与庙呼应。[attachment=7683578]阮社官塘上另有桥名荫毓,桥联曰:“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寄二阮。”当你听着悠扬的笛声从古纤道上缓缓走来,经过太平桥,买上一叶小舟,拐进阮社桥,你也就明白了二阮为什么到了这里,脚步就挪不开了,因为你到了一个真正的醉乡。这里是酒的世界,民国时期,一个村子竟然可以多达三百多家酒作坊。曹聚仁在《绍兴酒》中说:“阮社村到处都是酿坊,满堤都是大肚子的酒坛,一眼看去,显得这是醉乡了。”[attachment=7683551][attachment=7683574][attachment=7683552]

因为醉乡的缘故,这里的台门建的阔气,小户人家,院子里摆上几只七石缸算是作坊了,大户人家有专门的酒作坊,如章东明酒坊规模巨大,其作坊绕一圈就有一里多路。于是阮社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小上海。建国初,柯桥区委曾经暂驻这里,绍兴康复医院、绍兴师专、卫校等入驻阮社,那都是因为利用了阮社的酒作坊和大户人家的台门。云集酒厂从东浦搬到了这里,事实上是阮社酒坊的延续,人和物都是阮社的,名字用了云集,厂长也不再是周家了,这就是现在的“会稽山”。过去绍兴有三大酒乡,东浦出名最早,其次湖塘,而阮社后来居上。东浦搞了黄酒小镇,湖塘搞了黄酒小镇,而这天下第一黄酒村却将要被拆迁了。虽然这里的“会稽山”还在源源不断的酿酒,尽管老绍兴的酒徒只喝“会稽山”。“会稽山”没有了阮社的依托它也只能是一种酒了,一种乡愁的酒。[attachment=7683580][attachment=7683579]

让我再多看你一眼吧!剩下的日子已经数的过来。

阮社大地方,三湾十八溇,二庙五祠堂,三经七庵堂。这里古建筑密集,曾经是电影《祥林嫂》的外景取景地。[attachment=7683537]阮社集[attachment=7683549]绍兴其他水乡特色于一体。先人选取此地,交通便利,北枕运河,南临鉴湖。此地虽无山,但是一眼望去,东、南、西面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夏日夕阳西下,最是鉴湖一年景色,阮社得而远观之。作为水乡,在村子外面有开阔的水面,在村子的里面河道发达,人家皆枕河,还有较大的湖面,如池湾。这是其他地方所少见的。阮社这个地方,在过去,陆路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二个口子一关,其余皆环水,俨然一个世外桃园。古人这么布局是为了防盗防贼,二个入口一关,一个村子就是一座城池。盗贼到了这里,南北出入一关,村人首尾呼应,贼人自无处可逃。阮社的建筑变化多端,有似迷宫,很多外地人初到这里,进了村子就走不出来了。我想阮社村落布局的妙处,就在于此吧,假使一个古村落,你到了那里,不多久就能知道大概,我想寻觅的乐趣也就大打折扣了。
[attachment=7683575] [attachment=7683563][attachment=7683546]
阮社的台门在沦陷时期,对村里的妇女老幼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鬼子扫荡常常从台门大门进来,而台门往往有大门、仪门二道门,当鬼子从台门斗进来,里面的妇女早从台门的后门或侧门躲到安全的地方去了。阮社四面是河,对于贼寇是一种自我保护,对于如果要出门,则水乡多数人家都有船,要出去是最方便不过了。绍兴的台门建筑外围多采用石销墙,阮社靠近柯岩,取材方便,所以石销墙也特别多。我很奇怪,绍兴石销墙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建筑形式,竟然没能引起建筑学家和本地专家学者的关注,我曾经写过一篇《万里销墙》,假使绍兴的水乡古村落里的石销墙都能保存完好的话,我想单单这些台门建筑就足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那是一个民族的城墙,而绍兴的石销墙则是一个家族的“城墙”,过去绍兴城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绍兴城里五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这仅仅是只有八平方公里的绍兴老城,如果算上整个绍兴的乡下那必将数十倍于它。若按一个台门百米周长,以二十倍城里台门数量计算,那么绍兴的石销墙将达到一万二千里。阮社就是其中一处村落的代表,只可惜,待到明年春天,近百里销墙黯然泪下,上千亩水田再难问津。[attachment=7683550]

阮社的台门赢在格局,空间很大,装饰比较朴素。或许跟简朴的家风有关。这里科举人物不多,此地家族多是世代经商。阮社池湾一带台门较为考究,有大夫第、司马第、花鼓台门等,其中某石窟门上有砖雕阳文一篇,我在绍兴是仅见。可惜文字斑驳,已不可读。过去章东明酒坊里面有饮酒亭,专门招待外来客商。阮社虽不是集市,但是本地也有街面店铺,水阁桥北原有一个当铺。[attachment=7683577]前庙前有渔市。前庙又名五社庙,阮社有俗语:章茅李诸陈,除出不是阮社人。五社庙可谓五姓家庙,五社庙西原有东嶽庙,庙前靠河边有古戏台,匾额题为“镜中花”。十几年前我坐在水阁桥上曾经听过老人讲述过土地庙如何的豪华,柱子都的盘龙的石柱,就跟舜王庙一般。前庙有庙田,每当遇灾欠收,庙里就会开大锅施粥,由近而远放到阮社的穷人家门口,只到放完为止。当年阮社有一剃头担,阮社人剃头是不要钱的,剃头担落到谁家门口,谁家里就得管饭,这听起来似乎就像大头天话,那些老人说的认真,他们小的时候或许剃过免费头。陈桥驿先生曾在沦陷时期当过短暂的阮社小学校长,他在《八十逆旅》里面写道“这是一个富裕的大村,所以这个学校在当地的最大优势是经费宽裕,而教师的待遇也较好,学生只收书籍费,不收其他费用,比当今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小学收费要低。经费来源是两项,占大头的是酒捐,因为这里是著名的酒乡,每制一缸酒,除了正规的捐税外,附加很少一点教育费。另一项是炉捐,这一带曾经盛行锡箔业……”。每每读到这里总是非常感动,阮社的先人一直都在行善,阮社段的古纤道几乎都是阮社人所捐造,彩彰公捐助尤多,公幼丧父,少年失母,从学徒到酒庄老板,苦心经营,而家财散尽。章东明酒坊一脉世代行善,其家族每逢年三十,便遣人去村子打探,若有人家屋子黑着,便从窗户缝里塞几个银元进去,让人家能过个安稳年。有穷人不能下葬,便施舍棺材本钱。正因为如此,阮社由民国起,开始人文昌盛,出了庄文恭、章生道、章培恒等著名人物。阮社人曾经经商有道,富而好施,让穷人也能读得起书。每当想到先人的诸多善举,总感到自己的惭愧。我曾经设想把阮社建设成为一个乡村园林式的新农村,我苦苦找寻资料,踏勘绘制草图,自己规划做方案,然而我终究是不现实的,我甚至寄希望于重修《章氏家谱》来促成此事。假使我们今天的阮社富商还能如过去祖先一般,散财行善,那或许能守住乡愁,守住历史。我终究是一个失败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梦想一个一个的破灭。我能做的就是最后还能为阮社写上一篇墓志。当林立的高楼竖在那里的时候,将来只能在记忆里和儿孙去讲述他们听着像大头天话一样的故事。

2016114,章利刚写于阮社石榴居

偉爵爺 2016-11-05 06:49
很有特色

慢慢读懂你 2016-11-05 09:22
可惜啊可惜!

浮游 2016-11-05 09:48
没有好好保护利用,如柯桥老街一样,埋没了

tel76211 2016-11-05 09:49
拆迁-不知道是好是坏,改善环境固然是好的,但是千篇一律的房屋,哪还有什么特色,大家心里的家乡肯定是拆迁前的,拆迁之后想起来,只会是心中的遗憾,城市发展,为什么不能保留传统!不好的地方可以改造,为什么一定要全部毁掉!

段家汇 2016-11-05 09:51
写的很好,拆迁是为了更好的经济建设吧

能不能再恨点 2016-11-05 10:02
    

高中生 2016-11-05 10:24
唉,一声叹息。

jane-li 2016-11-05 11:06
一如文章里所说家里一直经营酒坊,一直到爸爸那辈结束,大伯二伯尚精通此术到我爸爸已经差不多埋没了。记忆中爷爷出门行走在村间小路时一直都是絮絮叨叨的,旁人一直不知道也无人理会他在说什么,现在想来或许也是对酒坊的结业而遗憾吧。儿时,我与哥哥经常蹲坐在台门口剥毛笋、大豆或与小伙伴一起翻洋纸,偶尔还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假模假样的“研究”石牌坊上面的文字、临摹上面精雕细刻的花纹。夏夜,爸爸会带着我划着小船沿着阮社的河岸敲鱼,把船身倾斜向一侧,船桨敲打船沿,那些我们方言叫“畅鱼”的细长小鱼就会络绎不绝的跳入船身。每每这个时候爸爸就会无比骄傲的讲述他爷爷那时候的酒业是如何辉煌为人又是如何的节约……每每回家看到仅存的几个台门和牌坊,那些记忆源源不断的涌上脑海。现在据说阮社马上就要拆迁了,我那儿时的记忆啊,我那满满的乡愁啊,我该如何存放?

兰乔 2016-11-05 14:34
都要拆除了?太可惜了,罪人。

千年月 2016-11-05 23:30
tel76211:拆迁-不知道是好是坏,改善环境固然是好的,但是千篇一律的房屋,哪还有什么特色,大家心里的家乡肯定是拆迁前的,拆迁之后想起来,只会是心中的遗憾,城市发展,为什么不能保留传统!不好的地方可以改造,为什么一定要全部毁掉!(2016-11-05 09:49)

很简单,改造需要花钱,花精力,弄的不好还要被批评,而拆迁是赚钱,而且有政绩,见效快。

清风入梦 2016-11-06 06:56
       看着作者写的文章、记忆里满满都是回忆、如何保持传统,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历史人文,如何建设阮社新农村,我们期待着政府的新规划。

枫桥夜泊11 2016-11-06 16:31
  

相映红 2016-11-06 21:24
明代泥浆砖雕,可惜!

vansone 2016-11-07 10:07
有理由和老板请假了 老板 我家要拆迁了 我想去老家看看 趁拆之前多看看把根留在心里

wx667914 2016-11-07 10:25
?

wx667914 2016-11-07 10:26
又要给贪官和房地产商捞一把了

f520 2016-11-07 10:55
阮社可以保留下来,做成乡村民宿。

wx667914 2016-11-07 11:05
f520:阮社可以保留下来,做成乡村民宿。 (2016-11-07 10:55) 

做乡村民宿政府要亏本了,一幢幢33层卖给拆迁户7一8千每平才有钱赚

志高远 2016-11-07 12:31
确实是个好地方,该好好保护

baby_jm 2016-11-07 17:14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风风吹雪 2016-11-07 19:02
怎么去?我想去看看,记录一下。儿时的味道!

红色小绍兴 2016-11-07 19:40
不要拆了!

月老, 2016-11-07 19:46
要有一把手领导如王永昌高度重视,要有钱。
其他都无用。

空竹01 2016-11-07 19:57
阮社一直被遗忘,如今又将被拆迁,真的是非常可惜的。最好能留几个台门,最好能留几堵典型的石销墙,留得后人回忆!

qin15825 2016-11-07 21:02
绍兴这地方倒处都是。

ggm7713 2016-11-08 09:44
看照片,不比那些所谓的古镇差嘛

时间节奏 2016-11-08 16:08
有回忆已经足够。
1.移动电话不用现在的智能手机仍在用以前的翻盖手机?
2.大热天不用空调仍在用扇子?
3.买了新房厨房不用煤气灶仍在用大灶?
4.抽水马桶不用仍用倒倒的马桶?
5.城里有新房不住仍住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子里?
。。。。。。
现实生活如此吗?只能呵呵。
这种房子有房产的巴不得早点拆呢,一旦拆迁,利益巨大,当然也有人既要做BIAO   ZI 又想立牌坊。
传统、历史、保护。谈不上“级”怎么去保护。


前进三 2016-11-08 17:45
幼时村人得重病,往往听人说一句:这病得看阮社哉,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千年月 2016-11-08 18:07
时间节奏:有回忆已经足够。
1.移动电话不用现在的智能手机仍在用以前的翻盖手机?
2.大热天不用空调仍在用扇子?
3.买了新房厨房不用煤气灶仍在用大灶?
4.抽水马桶不用仍用倒倒的马桶?
.......(2016-11-08 16:08)

老房子并不一定只有破败的命运,老房子就不能有现代时尚的装修?人得了病是否只有死了再生?文化除了传承还需要创新。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才几十年,是近代的规划,因为具有代表于是申报成功。纵观国内少有依托传统的出色的水乡新农村与水乡古村落之间的规划代表。为什么不是去尝试作为这种典范的去传承、改造,成为江南水乡园林村落的努力?而仅仅成为大路货的拆迁,推倒重来。事实上能给你去改造尝试的机会都是很珍贵的,因为现在这样的机会已经很少了。当一切遗存不在的时候,那时候这样的课题只能是纸上谈兵。

千年月 2016-11-08 18:16
时间节奏:有回忆已经足够。
1.移动电话不用现在的智能手机仍在用以前的翻盖手机?
2.大热天不用空调仍在用扇子?
3.买了新房厨房不用煤气灶仍在用大灶?
4.抽水马桶不用仍用倒倒的马桶?
.......(2016-11-08 16:08)

请问你家老房子里不用空调?不用煤气灶?不用抽水马桶?这样的老房子已经很罕见了。农村也在进步,农村人就不用智能手机了?凡事不能走极端,只有孩提时的世界观除了好人就是坏人。当然有人希望拆迁,也有人不希望拆迁。希望拆迁的看到的只有继续破败的结果,如果有一个规划可以让你的村子变成园林式的庭院,变成可以分红的景区,变成一座可以养老的村落,胜过别墅多多,那你还愿意拆迁吗?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可以有梦想,虽然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至少曾经大胆想过。

千年月 2016-11-08 18:28
今日我们看过去绍兴城的开发,我们遗憾绍兴古城的破坏,没有长远目光的规划,犹如几十年后的人看今天的我们对于水乡民居规划理念缺乏的遗憾。当年绍兴城大拆古建筑的时候正是84年绍兴作为中国古城的典范在新加坡参加完世界级的古城保护研讨会回来之后。那时的人们,那时的领导也认为他们是正确的,历史需要放到几十年后再看。那时的人们因为除了拆迁(开发)与保护(拖后)之外,再也看不到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好比今日的我们看不到除了拆迁与保留之外就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是的,诚然这条路更难走,好比几十年前也有人如梁思成呼吁的保护北京城,那样的路太难走,八十年代初的绍兴城也许也是因为保护的路太难走,过去的遗憾还在一直延续着。这才是值得遗憾的。

没有你坏 2016-11-08 19:43
阮社拆掉可惜的。

风风吹雪 2016-11-08 20:12
空竹01:阮社一直被遗忘,如今又将被拆迁,真的是非常可惜的。最好能留几个台门,最好能留几堵典型的石销墙,留得后人回忆! (2016-11-07 19:57)

应该保留,改为古镇

樊江隐士 2016-11-09 07:46
    

蓬莱 2016-11-09 09:13
千年月:老房子并不一定只有破败的命运,老房子就不能有现代时尚的装修?人得了病是否只有死了再生?文化除了传承还需要创新。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才几十年,是近代的规划,因为具有代表于是申报成功。纵观国内少有依托传统的出色的水乡新农村与水乡古村落之间的规划代表。为什么 ..(2016-11-08 18:07)

我也还是希望改造。拆只是大规模的破坏。以后对阮社就只有回忆。而时间终会让我们淡忘这一切的美丽。就如善元泰,现在已经被唐宋酒业说是他爷爷创立的,百度上搜出来的就是这样。

时间节奏 2016-11-12 15:33
回楼主:
1.“今日我们看过去绍兴城的开发,我们遗憾绍兴古城的破坏,没有长远目光的规划”——我认为你这句话帽子有点大,言论是错误的。绍兴城的开发历届政府都根据规划且经过人大批准实施的,你怎么能说是破坏呢;
2.阮社是阮社,绍兴古城是绍兴古城,二者无法比较,档次差远来。阮社这种房子、这种格局在浙江、江苏农村多的去来,来来甚,没有代表性;
3.阮社不是市级文保单位,又不是省级文保单位,更不是全国文保单位,没有东西值得保护,还是一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4.你写此文是在阮社石榴居,不知你是否住在文中照片的这种砖木结构里,还是住在现代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子里,你是否有老房子及其房产?
5.“请问你家老房子里不用空调?不用煤气灶?不用抽水马桶?这样的老房子已经很罕见了。农村也在进步,农村人就不用智能手机了?凡事不能走极端。。。”——你的这句话正合我意,旧的必定比新的所淘汰、必定比新的所取代。


时间节奏 2016-11-12 16:02
我回你2贴,你回我3贴,我不礼貌 ,应该再回你1贴。
如果你在阮社有房产35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拆迁能分每套100多平方米的3套框架结构的新房,你支持拆迁还是反对拆迁?

樊江隐士 2016-11-12 16:04

小小石 2016-11-13 19:26
时间节奏:
回楼主:
1.“今日我们看过去绍兴城的开发,我们遗憾绍兴古城的破坏,没有长远目光的规划”——我认为你这句话帽子有点大,言论是错误的。绍兴城的开发历届政府都根据规划且经过人大批准实施的,你怎么能说是破坏呢;
2.阮社是阮社,绍兴古城是绍兴古城,二者无法比较,档次差远来。阮社这种房子、这种格局在浙江、江苏农村多的去来,来来甚,没有代表性;
3.阮社不是市级文保单位,又不是省级文保单位,更不是全国文保单位,没有东西值得保护,还是一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4.你写此文是在阮社石榴居,不知你是否住在文中照片的这种砖木结构里,还是住在现代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子里,你是否有老房子及其房产?
.......


当你看到下面的视频或许会改变你的观点:


千年月 2016-11-13 23:09
时间节奏:我回你2贴,你回我3贴,我不礼貌[表情] ,应该再回你1贴。
如果你在阮社有房产35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拆迁能分每套100多平方米的3套框架结构的新房,你支持拆迁还是反对拆迁?(2016-11-12 16:02)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十几年前的我会支持,因为那时刚需,也没有现在的意识。现在的我既不羡慕排屋也不羡慕别墅,唯一有诱惑的就是给我一块地,自己造个园林,这是不现实的。至于公房我宁愿住在我现在的老房子里。钱是有机会赚的,但是拆迁了这辈子再也买不回来了。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然我的想法只是代表我自己。另外你觉得三套一百多平米的套房比350平米的老房子好吗?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合算。城市中的农村将来是一种奢侈品,农村是老年人的乐园,拆迁开心的是一些年轻人,几乎很少有老年人愿意拆迁的。

书里书外 2016-11-14 08:52
“几乎很少有老年人愿意拆迁的”。我到过很多要拆的村落,所问到的老人,比较普遍的是,“他们”说要走总只有走,自己总不大情愿走,总想在老地方度度到老。说非常愿意走的老人还真一个也没有听到。这里的“他们”,一是子女,二是大势,也就是周围别人。而拆迁中不肯签合同的所谓钉子户,多是中年,原因是条件谈不拢。也听到已住了新房的老人说:客厅可以放三张园台桌;自己住小套,儿子他们住大套,中套租掉。拆迁中最不乐意的是要住几年周转房。每个村都有记忆,都有乡愁,都希望保护,总希望城里有新房,乡下老屋照样都在。

时间节奏 2016-11-14 12:02
小小石:当你看到下面的视频或许会改变你的观点:

(2016-11-13 19:26)

3分18秒酒店老板的旅游广告,能改变你几十年来的认识、能改变你几十年来的思想、能改变你几十年来的世界观,我认为太肤浅吧!
你以为搞一个项目这么简单,3分18秒就搞定它,小看了。

心心相印 2016-11-16 19:00
这个老房子在阮社哪个村?

千年月 2016-11-16 22:33
心心相印:这个老房子在阮社哪个村?(2016-11-16 19:00)

所指哪个?

心心相印 2016-11-16 22:38
千年月:所指哪个? (2016-11-16 22:33) 

照片上的那些

千年月 2016-11-17 23:58
池湾为主,中巷也有

耶溪源头 2016-11-22 21:19
楼主性情中人,写得很好,化时间、用心血、吐真情!实乃乡愁真真正正的体现。赞一个
同时,当政者也当有所体悟与开智,眼光放得长远点。

科比9613 2016-11-30 21:30
前进三:幼时村人得重病,往往听人说一句:这病得看阮社哉,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2016-11-08 17:45) 

那是指到阮社四院去看病,也就是现在的绍兴中心医院

科比9613 2016-11-30 21:40
心心相印:这个老房子在阮社哪个村? (2016-11-16 19:00) 

图片中的多数在阮三和先锋,其中一处临河的是我一同学家),我家就在河对岸


查看完整版本: [-- 即将消失的水乡——阮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46256 second(s),query:7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