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阅读
  • 9回复

也谈阳明心学(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民
论坛UID:2612539
 
发帖
4
E币
8
威望
4
贡献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4-17 20:27:15   绍兴市

                                                        



说到阳明心学,须得从“知行合一”这四个字说起,因为“知行合一”四个字贯穿了阳明心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它起于阳明心学的本源“心即理”,终于本体“致良知”,最后形成心、理、良知三个方面的本体论,也即是三位一体论。
所以现今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知是心、是理、是良知,谓本体。行是知的本体用,即心念的具现,心动则念现,两者合一,所以致良知才是“知行合一”的正解。

“致良知”的“知行合一”,符合所有社会所有时间段的道德体系,故此以此为心学本源的阳明学说,不仅具有相当的高度,更具有深远的生命力。
但是,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成熟必定有一个过程,并非一蹦而就,更非龙场一悟而能得。同样,阳明心学的绽放,也必然符合当时或现时的社会生态,相契合的紧密联系才是生命力的保证。

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提出应该是属于早期(徐爱说),而“致良知”的理念应该是在晚年(欧阳德说)才完善,所以我不认为知行合一的解读是对应“致良知”,就算要牵强契合,也不应对应在“知”这个字上,而应该对应在“一”字上。
其实阳明先生在与徐爱的对话中有过明确的表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后又有说:“唯一是唯精的主意,唯精是唯一的功夫。”故此正确理解的表述应该是:“知是唯一,行要唯精,一是行之目标明确,精是目标达成完善”!
要说到这个“一”字,那么就很有意思了,阳明学说里也多次提到“一”字,如“合一”、“主一”、“唯一”、“性一”、“精一”。
“一”的解读浅显而又丰富。怕麻烦的说“一”是单一而不可拆分的意思,但我想阳明先生恐怕不是这么认为,他表达的应该是更深层的“道”,“知行合道”更符合他的本意。


                                                      


古书有云:“唯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个“一”既有“凝”的本体,又有“化”的功夫,更重要是蕴含最高层级的本源规则即“道”。
用立于“一”的“道”再来表述个说法:据说盘古开天地后,以身合道,化做山川河流,分清春夏秋冬,厘定日夜交替,润万物,济众生,是为“天道”,定大自然而不可违也。

如此,阳明心学“心即理”的优势便显示出来,心先天规属于天道,所以“理”理所当然的先天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个学说上接天道,很自然的提高了“心”的地位,而心人人具有,这又很自然的下沉到所有人的头上,所以“理”不再仅仅存在于士人阶层,在精神上农、工、商,尤其是落第读书人及豪富商贾的地位显著提高,打破了封建体制中士、农、工、商的地位及思想上的枷锁,弘扬了人性,实现了追求自我的现实意义,故此广受欢迎。

阳明心学发展成熟后又称“良知之学”,但在良知的外衣下,“心”的作用被无限拔高,尤其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片面理解,逐渐导致阳明心学走向唯心主义,甚至变成了心灵鸡汤。

但我认为,就阳明心学来说,其整体是区别于唯心和唯物的“实心”主义,单对良知两个字来说,心学首先肯定人心“具良知”,其次要求人心“致良知”,“本具”带有唯心意识,“后致”带有唯物意识,以“致”的功夫充实“具”的本体,便是特具一格的“实心”主义。

阳明先生首先认为“心即理”,其次也肯定“理”为中庸之道,“中”不仅含有善,也含有恶,不偏不倚,所以致良知不仅仅要知善知恶,更提出了“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要求。格物便是唯物的功夫,同样他提出:“合着本体是功夫,做得功夫的方识本体”,这也同时提出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而且阳明先生对于学习有着极高端的要求,他首先把学习提高为“功夫”,再把功夫分为上达和下学,即理论和实际。他在陆澄说中有言:“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这个说法类似于现今的工程院,跟着又言:“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寻求个上达的功夫”,这个说法又类似于现今的科学院,理论需要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他还提出一个“事上磨”的概念,更是把心学提炼成:非万死功夫断不能“致”良知也!

提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也要说到阳明心学与现今社会状态的相结合,只有把学到、悟到的阳明心学,能对应到我们现今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去,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畅,这才是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的真谛。


                                                      
游民
论坛UID:1971545
发帖
92
E币
3498
威望
234
贡献
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4-19 21:35:13   浙江省
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个人认为知行合一就是要明辨是非、忠于自己的内心、做到表里如一,但我知道这样理解可能有些肤浅,只怪自己水平不够,呵呵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二星会员
论坛UID:2108485
发帖
1563
E币
342344
威望
3980
贡献
234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04-21 13:13:50   绍兴市
阳明心学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恶趋善是格物。他还说,圣人之道,吾心之足,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与强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xsxs123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5-15
二星会员
论坛UID:80597
发帖
6165
E币
243018
威望
1611
贡献
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4-04-22 14:03:06   浙江省
理学甚行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回返,不要再惦记了。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一星会员
论坛UID:719766
发帖
848
E币
177628
威望
705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4-04-25 13:09:40   北京市
可否把主题小化,或局部化,让我们也参与交流,
一星会员
论坛UID:1168357
发帖
2598
E币
877
威望
3300
贡献
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4-04-26 15:44:55   绍兴市
格物致知
一星会员
论坛UID:1168357
发帖
2598
E币
877
威望
3300
贡献
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4-05-14 16:35:52   绍兴市
意见参与者:阳明心学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恶趋善是格物。他还说,圣人之道,吾心之足,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与强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2024-04-21 13:13)

对个,电视剧就是这样说个
游民
论坛UID:2612539
发帖
4
E币
8
威望
4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4-05-15 20:47:31   绍兴市
祥云朵朵: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个人认为知行合一就是要明辨是非、忠于自己的内心、做到表里如一,但我知道这样理解可能有些肤浅,只怪自己水平不够,呵呵(2024-04-19 21:35)

你的意思我换成这样来说,是不是更明白些?

“知行合持,循环无端,以致良知”!
游民
论坛UID:2612539
发帖
4
E币
8
威望
4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4-05-15 20:54:24   绍兴市
意见参与者:阳明心学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恶趋善是格物。他还说,圣人之道,吾心之足,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与强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2024-04-21 13:13)

鲁迅有两句比较通俗易懂的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知道哪个高些?
游民
论坛UID:2612539
发帖
4
E币
8
威望
4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4-05-15 20:56:31   绍兴市
浮生若寄:可否把主题小化,或局部化,让我们也参与交流,(2024-04-25 13:09)

其实我也不懂心学,帖子是在胡说八道呢。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