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6阅读
  • 4回复

[原创]《柳桥下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星会员
 

发帖
3609
E币
1260349
威望
8761
贡献
530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2024-02-15 11:46:38 绍兴市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有诗云:“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此诗描写是位于今绍兴城内延安路上柳桥下两岸之景。
历经八百年沧海桑田之变,如今柳桥下己今非昔比。昨日因故友相邀,小酌于柳桥下一小酒馆。趁辰光还早,就沿着马路由北向南闲游一番。
今之柳桥下,只剩地名,却不见当年之景。原东西相通河道,也是一处呈月牙状的小池塘,虽史迹悠远,但如今能讲出此处典故之人,却是凤毛麟角矣。

据《明季南略》记载:“乙酉六月,大清兵破杭州。时诸生无赖者群议犒师,毓蓍愤甚,榜其门曰:‘不降者,会稽王毓蓍也’。众惧祸,阴去其榜。闻刘宗周举义,毓蓍喜;越数日事不就,乃为书告曰:‘门生毓蓍已得死所;愿先生早自决,毋为王炎午所吊’!又作‘愤时致命’篇,授其子复榜于孔庙。将赴泮池,池水浅,乃赴柳桥河死。时六月二十二日也。”
据说,当时山阴儒士潘集听到王毓蓍自尽的消息后,亲自前往柳桥哭泣并祭奠他。而刘宗周在知道王毓蓍的事迹后,非常赞赏,认为自己教书育人十几年,只有王毓蓍这样的学生。
另据《绍兴地名典故》中也提到,在清代乾隆年间,柳桥下建有忠义祠,用来祭祀王毓蓍。

沿着马路向南,东是瓦砾成堆的荒凉,而西则是商铺林立繁华。一个城市褪变在此演绎出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
钻进一条小弄,弄之尽头为四间小庙。大红色门框与木门与周围黯然之色,显露出强烈反差之感。四周寂寞无声,唯有庙旁星星点点香火,还在香炉顶棚间缭绕。

?返回至原地,再向南行之百米为河道,旁有东西走向一条柏油马路。虽然还只是正月初五,但路上行人稀少,少了往日喧嚣之感。

路之西逶迤夹弄内,却鲜有人迹。绕过转角处,便豁然开朗。两边皆是旧屋丛林,矮墙短棚。时不时有几处晚清建筑,疏密相间,相得益彰。高大苦楝,伸出房顶数十米,串串杏黄色果子,在天空中随意飘舞。

旧屋檐下,红对与福字张贴,提示着经过此处人们,岁岁有今朝,年年有余庆。那种安逸与平静,幸福与独处自可感知。

驻足历史山头,阅尽时光的风卷云舒与潮起潮落,文明的交流与兴衰虽往往看似在一夕之间,尽管千年后远隔时空,依旧连接着曾诞育的文明母体与文化血脉。
?
甲辰?正月初五.随笔。












2人打赏
1.00元
5.00元
2条评分威望+3
骑着太阳看星星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2-15
大嬉客做做 威望 +2 - 02-15
樊江隐士楼主
三星会员

发帖
3609
E币
1260349
威望
8761
贡献
530
沙发 2024-02-15 15:48:56 绍兴市 
谢谢网友打赏。??新年快乐!
二星会员
发帖
1189
E币
391305
威望
721
贡献
0
板凳 2024-02-15 17:38:08 绍兴市 
一星会员

发帖
1773
E币
153334
威望
2290
贡献
0
地板 2024-02-15 19:21:55 浙江省 
    
正式会员
发帖
447
E币
19638
威望
676
贡献
304
4楼 2024-02-15 20:42:24 绍兴市 
随好,先生有才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