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4阅读
  • 0回复

伏中往事一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星会员
 
发帖
3587
E币
8213117
威望
13771
贡献
133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2023-07-15 17:59:24 浙江省 

7月5日落过雨到今日不见“雨姑娘”的身影,连续十天的高温把“头伏”推上了酷暑的平台,今日的最高气温40°c,是这个夏天绍兴首次出现的“4字头”的日子。
进入伏季,在绍兴的天地之间仿佛安装了无形的大火炉,日间一只只火凤凰煽着疯狂的翅膀见人就追,几乎有些招架不住的人们无论跑到哪里,都无济于事。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只得躲到房间泡空调。但此法时间久了,关节也受不了,对身体还有负面影响。那就打开冰箱,喝冷饮降温,可事与愿违,不但不降温,却越喝越渴,还把胃喝得难受了。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心如汤煮,烦燥莫名。
说到这里,不由得让我忆起那抹不去的“双抢”时的难忘经历。是时代不同了,还是我已经变了,或许两者皆有。
记得,那时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与天斗,与地斗,还怕几个猛日头不成吗!小暑到立秋的时令,正是农耕社会的人们与老天爷一“抢”时间;二“抢”劳动成果的时候。难道当时就没有40°c的高温?答案是否定的。就是酷暑再发威,还不是照样:头顶烈日,面朝黄土,上炙下烤,脚踏酷暑。
日子最难熬的是丑时想睡觉,天是黑的,可这“催起床”的哨子就响起!“去割稻,去拔秧哉”。记得吹哨之人绰号叫“敲开阿华”,是四队的副队长。他练就一过硬本领,每天子时刚过,他就沿村挨户去吹哨子。传说他口中在吹哨子,双脚在走路时,可他却是享受着睡觉的滋味。
三伏天里,最要紧的是睡觉。可屋里闷热的像烤箱,没有电扇,哪来空调,整个人就是躺在汗水里,憋得无法入睡。每当此时会卷起一张席子去河沿那座废弃的烧石灰的窑顶上睡觉。不知始于何时,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在这百十来平米的“高台”上能避蚊子,能享凉风,可是睡觉的“好去处。不过,得当心,中间可有个大窟窿,跌下去不是粉身碎骨,至少骨折无疑!记不得在这“高台”上睡过多少个酷暑之夜!
以上一二事,道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引人思索,予人启迪。想到此,心也不燥,人也不烦了。尤如饮了杯“龙井”,这嚣张跋扈的暑气似乎知难而退了!噢,不是“龙井”巧退暑热!而是刚才这场二十分钟的阵雨逼退了专横淫威的暑气,期待晚上能睡个好觉!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