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5阅读
  • 1回复

[见闻]揭秘!绍兴蝉联“舒适之城”榜首,这里不只有周树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式会员
论坛UID:2600473
 
发帖
158
E币
35497
威望
361
贡献
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3-25 08:39:45   浙江省
三月烟雨江南,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浙东运河碧波荡漾,山水如墨染。

撑着油纸伞在八字桥闲庭信步,二十分钟的路程,即可看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睹鲁迅记忆中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可以欣赏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画作,看看传说中的“东方梵高”到底是怎样的南腔北调、恣意妄为;亦可以感受陆游在沈园的悔恨、王阳明在成长地的立志、蔡元培在故居的领悟……

是的,这里是绍兴。“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这是一座“士比鲫鱼多”的名士之乡。起于越王三千越甲吞吴复仇后,所建的“勾践小城”。2500年来,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文脉不断,名人辈出。

这是一座连续两年蝉联生活舒适度榜首的江南名城。在与或经济实力强劲,或人口引力巨大的56座城市较量中,它风格独特、稳居榜首。

绍兴地处杭甬之间,坐着地铁去逛杭州西湖是当下的日常,坐着轨道交通去宁波是即将实现的美梦。杭甬“夹缝”中的绍兴,上能承接产业辐射,下能西湖象山赏乐,自身文化底蕴丰富,呈现了两个大都市之间“扁担城市”的逆袭方案。

(一)

运河水淃涟,文脉承古今。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之间,绍兴的人流物流得以通达,千年文化得以滋养,低调的城市默默韬光养晦,打磨出珍珠般的温润光芒。

绍兴的舒适,不仅体现在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还体现在实打实的生活感知。

57城生活舒适度榜单,主要通过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和收入三项指标评估城市的“舒适值”。三个维度,绍兴都不遑多让。

首先是住房压力——这是一项负向指标,排名越靠后表现越好。绍兴的房价收入比为10.6,在57城中位居50名。这一数值不到杭州25.34的一半,也比宁波的16.06、温州的14.48低上不少。

要知道,房价影响着人们在一座城市的归属感。“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朴素的生活梦想。二三线城市动辄“腰斩”的住房成本,在人们渐渐追求“附近的真实”“生活的日常”的价值取向下,越发具有“一招毙命”的杀伤力。

其次通勤压力低。根据百度地图公布的《2022年度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绍兴与盐城、拉萨表现不相上下,拥堵指数(这同样是一项负向指标)在全国一百座城市中排行倒数。

这一方面得益于地铁和高架桥等立体交通的开通;另一方面,智能巡检系统、大数据预测、运行班次智能调节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赋能城市治堵。当然,五百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规模,也从出行需求端减轻了压力。

如果说住房花钱少、外出通行顺畅是二三线城市共同的优点,只要放弃一线城市一些东西总会得到。那能稳坐榜首的绍兴,不仅有二线城市的“压力小”,还有一线城市的“腰包鼓”,兼二者优点而存之。

绍兴的“有钱”,可以用官方统计指标数据做明证。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是一个人最终用于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包括打工、经商、理财、分红、收租、补贴等多种渠道来源的收入。

在该指标上,绍兴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浙江第三位,仅次于杭州和宁波,比佛山、东莞、长沙、武汉、天津等一众超大特大城市都要高。

此外,详细对比可支配收入来源发现,绍兴工资性收入不高,但全市经营净收入为13991元,具体而言,城镇为14614元,农村为12794元。该数值及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经营净收入,可以简单理解为城乡居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赚的钱。这一数据反映的本质,其实是绍兴人做生意的能力。这大概是江浙沪共同的天赋,也是区域普遍人均收入较高的重要原因。

一种数据可以证明: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五个城市就几乎占了全榜的五分之一,其中杭州42家遥遥领先,绍兴12家仅次于宁波,超过温州的10家,嘉兴的7家。

文化历史、自然气候等先天条件使得绍兴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拂去都市喧嚣的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又让这里拥有匹敌大城市的富庶,这是非典型小城市创造舒适生活的法宝。

但是,绍兴的秘密还不止于此。

(二)

“铁三角”与“金扁担”站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节点,大运河最南端——浙东运河,自杭州而来,摇曳着穿过人杰地灵的绍兴和“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最终向东流入大海。流淌出一幅文化画卷的同时,也将杭绍甬三城紧密连在一起。

杭州和宁波是毋庸置疑的浙江“双子星”。在此前,二者与温州构成杭甬温的“铁三角”。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呈现“三角形”特征,还长期引领浙江的经济发展。而绍兴则位于杭甬之间,就像一只撑起两头的“扁担”。

2020年开始,温州、绍兴、嘉兴先后提出“五年内GDP过万亿”的目标。三者之间的穷追不舍与爱恨情仇,这里暂且不表。但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路径差异是:与温州人开疆辟土、奔向世界的做法不同,绍兴、嘉兴选择利用区位优势,握住手边的温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浪潮。

2019年,“杭绍甬一体化”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省级层面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体化的核心目的,就是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通,“搭台织网”路线畅通了才有后续。这第一张网,当属交通。

2022年,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正式开通运营,与杭州地铁无缝衔接,双城25分钟往来成为现实;2024年1月,杭绍甬高速杭绍段正式通车,“家门口上高速”极大缩短了物流时间;同年3月22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开发布《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更细致规划未来三年的目标与动作,“全面实现绍兴、杭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成为不久将来的现实。

交通畅通后,各类资源要素就插上翅膀,在市场嗅觉与政府搭线的共同牵引下,自动飞向该去的地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外迁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发生在杭绍之间的故事,似乎是另一个版本。

“共同建立起‘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一体的全链条……力争融杭重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6%以上。” 在近期公布的融杭规划“八大行动”中,科技创新篇章在产业升级之前,产创融合、成果转移、科创走廊成为关键词。

如何加速两地的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并落地生根,杭绍两城的经验是,建立“研发飞地”。

“研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类型。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作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示范基地,“诸暨岛—杭州港”模式成功探索出“异地研发孵化—本土转化生产”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并先后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建成各类“飞地”,不断扩大对创新要素的吸收效应。

(三)

“扁担之城”的逆袭方案“扁担之城”,并不少见。

综观全国区域发展实践,在耀眼的超大特大城市光环下,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能否为自己点亮一盏灯光,答案也并不唯一。

北京、天津双城夹击下,廊坊的标签是几十万北漂的“睡城”;西迎成都、东接重庆,作为唯一同时与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接壤的地级市,资阳户籍人口2017到2022五年间减少了15.7万人。

硬币的另一面:广州、深圳之间,东莞二者择其一,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成效显著,靠实力与机遇刻下了姓名;一众长三角城市,在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多个大都市的聚光环绕下,依然一片欣欣向荣。

大小城市之间的“虹吸”与“辐射”命题,到底该如何看、如何解?

“左右夹击”换个角度来看,或许就是“左右逢源”。

诚如前文所述,绍兴在与新一线城市杭州的融合过程中,非常注重创新资源的契合与转化。该城市并不是单纯接受产业转移,而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与产业布局,主动到杭州建立研发飞地、招揽适用人才,再将成果在本地孵化。

不同于由旧金山、山景城、圣何塞等一系列科技城市构成的“珍珠项链式”硅谷创新带,杭绍甬科创链条的融合方向更接近伦敦至剑桥的M11科创走廊,属于两端强中间弱的“哑铃形”创新带,在两端创新核外溢作用下,中间城市也会迎来发展机遇。

总结来说,绍兴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利用杭甬两城创新资源,保持产业选择、要素获取、资源利用的自主性,或许是其避免产业空心化、保持经济稳定性的关键。

杭绍甬的一体化,自然能为绍兴带来诸多益处。反过来思考,杭州是省会城市,有数字经济优势;宁波是计划单列市,有港口经济优势。绍兴能为杭甬一体化贡献什么?

答案,或许要从城市文化中找。作为独一无二的千年古城和东方水城,绍兴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城市风格鲜明,适合发展文旅。需要注意的是,文旅层面的消费或许可以争取,教育、医疗等消费面的虹吸几乎无解。放平心态,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方为正道。

取得“舒适之城”桂冠的背后,是绍兴作为“扁担之城”,立足文化优势和城市特色,保有城市风貌、产业布局和创新资源利用上的自主性,坚守初心,更顺势而为的城市智慧。

(内容来源:南方周末)
1人打赏
0.50元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三星会员
论坛UID:55858
发帖
14075
E币
50892
威望
25888
贡献
398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3-25 14:58:38   绍兴市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