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阅读
  • 1回复

[如歌往事]人心不足蛇吞象——1949-1959记事之10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星会员
论坛UID:1053728
 

发帖
1827
E币
2370276
威望
4799
贡献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3-18 13:09:15   浙江省

人心不足蛇吞象——1949-1959记事之100

住宿招待所,吃硬得像鱼籽那样的小米干饭。吃饱一顿 ,跑一天路都不会带饿,在那个年代这确实够幸福的了。

在招待所,我们领队的少校为安徽姑娘打饭打菜,给她端水,让她洗涮。本来只是萍水相逢,可他对她却像个老相识,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

大个排长悄悄对我说:“看他伺候人那个熟练的模样,肯定是警卫员出身!”从排长的话中,我听出警卫员的职责就是伺候首长的起居安卧、吃喝拉撒。这打破了我过去的认知。以前我总认为警卫员的职责,是保卫首长的安全。后来我进一步知道,对于那些官大到一定程度的首长,保卫安全,有专职的“保镖”只不过名称不一定这样称呼而已。与那些保镖相比,警卫员就真的只能管吃喝拉撒!

由于招待所管吃管睡,招待我们很是周到。离别之际,那位少校连长找到我,让我写份感谢信。要说我并没有和这位少校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他凭什么就知道我能写点什么。他跟招待所要了笔墨和两张红纸,我一挥而就。他念了一遍觉得满意,就把这份感谢信贴在招待所大厅的正面墙上。

那位少校连长,向招待所管理人员表示了谢意后,我们这支吃饱了鱼籽米饭的准职工队伍就离开招待所踏上新的征途。

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南偏西。如果一直向南行,又得回到兰州去了。但就是这一偏西,我们就远离兰银线,进入了人烟稀少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区。

离开招待所不久,我们就进入了没有人烟的地区。前进的方向连一条成形的路也没有。别看只是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区,给人却是一种无人区的感受,难道这就是茫茫荒原的象征。

走着走着,极目瞭望,这空旷的苍穹下,茫茫的沙滩上,天空中无飞禽,地面上无走兽,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任何生物。当然鸟瞰大地,能发现地面上有着一支在缓慢移动的渺小队伍,那就是我们的队伍。

我一边随着队伍行进,一边睁大了眼睛遥望四周,希望能发现的什么。终于见西边出现了一支马车的队伍,几辆马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急匆匆的奔跑着往北行驶,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马帮吧。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马车,觉得很新奇,但由于距离较远看不清楚这马车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会儿更吸引人的事物,在眼前呈现。原来在马帮的西边接近天际的地方,出现了一支驼队,高高的驼峰若隐若现,我似乎听到了驼铃那哐当哐当的声音。

驼队和马车在同方向平行移动。那骆驼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的缓缓的走着,它可没有像马儿那样在急速的奔跑。可我总感觉那奔跑的马车队速度赶不上看起来缓慢行走的驼队。

马车队和驼队在我的视线中消失后,天上地下又变得一片空旷静谧。

不知道又走了多少时间,迎面出现一支散兵队伍。那杂乱无章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荒原的沉寂。

从这支散兵队伍的装束来看,是一支像我一样的流浪汉队伍。只不过我现在行进在有组织有领导的准职工队伍中,朝着向往的目的地青铜峡前进。而他们既无组织也无领导,纯粹是自己走自己的路,只不过结伙而行罢了。他们走的和我们是相反的路,很明显他们都是从青铜峡的方向过来的。

我这个人见到奇怪的事总想了解个究竟,尤其是见到这支从青铜峡方向来的散兵队伍。

我暂时离开自己的队伍,加入到这群流浪汉的队伍,和他们聊了起来。

从和这些流浪汉的聊天中,得知青铜峡的劳动很繁重,确实很苦。这些流浪汉表示,与其吃这种苦,还不如到煤矿去挖煤能挣更多的钱。现在他们结伙就是准备到石嘴山煤矿去的。

闹半天他们嫌青铜峡这45元一月的工资低了,估计他们都忘了在家里挣多少钱,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我跑回到了自己的队伍,跟随少校连长向着目的地青铜峡前进,走我们自己的路。

仿古建筑

我们的队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青铜峡。有关人员为我们安排的住处。

那是一片沙滩。目力所及就是苍茫的一片。从高处往下看的话,地面上除了有一些类似于兔子窝一样的建筑物外,没见其他。

这满目苍凉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住处。

对于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又从百余里外步行赶来的队伍,接风仪式是没有的。

本来我想当然的以为西北的主要住所是窑洞。可我们在这里见到的青铜峡只是一片沙滩。这沙滩上虽然也有点小丘,但是没有像样的山,哪怕小山也没有。

我在乘火车行驶的旅途中看到的窑洞都建在山坡上,这里山都没有,没有山坡,哪来窑洞。于是,只能在地上挖个坑,上面搞一个马架,顶上涂层草夹泥作为临时房子。也有在地面上搞一些像绍兴洞椁坟(也叫殡屋)那样上盖半圆形的建筑,作为住所。

我们的安身处就在这片空旷的沙滩上,除了有一些马架和洞椁坟之外几乎别无建筑。

绍兴的洞椁坟是正儿八经的青砖砌成,临时置放还没有坟地能入土安葬的棺材。这里的“洞椁坟”是用没经烧制的土坯垒成,它和马架一样都是作为住所供活人居住。

看到这些住所,我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只不过那时的河姆渡人的住宅已经有了檩柱,显然比我们这青铜峡的住房要高几个等级。

看来我们的住房只能算是部分仿古的建筑。

我们的仿古建筑住所领导没有统一安排,没有硬性规定谁住哪里,让大家自由选择。

因为好多这样的住所都没有人住,不要说我们的百余人,就是再来几百人也够住的。

据说上盖半圆形的土坯建筑,冬暖夏凉,最适合居住。可是见过绍兴洞椁坟的我,总感到那半圆形的门洞里边有点阴森森的像殡屋,不敢靠边。到今天为止我仍不知道这种住所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选择了住马架。我不愿与其他人为伍,自己挑了一个没人居住的马架,一个人住了进去。这马架的门,就像是一扇菜院子的篱笆门,连个挂钩也没有,更不用说上锁了。好在身边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上班去的时候把门一带就走,根本就不怕盗窃。可你就是怕盗窃,又能怎的,尽管行李不多,总有一点,总不能带着行李去上班吧。

在我们住所不远处,有一幢简陋的草木建筑,那是我们的食堂。

那时的人大都以吃为纲,所到之处先看吃的怎么样。

要说我们的吃食还是不错的,看来当时的宁夏真是好地方。

虽然没有什么可口的蔬菜,但主食不错。工作时间每天三顿饭,休息天吃两顿。每顿饭一般都吃馒头,半斤粮食一个的馒头每人每餐一个。只不过,馒头中掺杂了一些黄豆,看起来挺漂亮,吃起来有点别扭,但吃饱是没问题的。当然我只是说自己,别人这半斤粮一顿够不够吃,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想我们队伍中的那两位女同胞看样子肯定吃不了。

食堂偶尔也供应大米加小米的二米饭。吃二米饭的时候一般管饱吃,不定量。

由于我从来就没有想吃十成饱的时候,就是劳力超强度付出时也这样,所以管不管饱与我关系看似不大。当然这也是饱人说饱话,真要不够吃,饿着肚子肯定是受不了的。

上面我说过青铜峡工程由共和国部委和宁夏自治区领导共同掌管,我们一到就见分晓。

我们这支少校连长带过来的队伍被分配在平罗中队。中队长就是自治区平罗县来的干部。中队长除了黝黑的面庞外,凡是裸露的皮肤都呈黑色。他黑色的脖颈上挂着一块雪白的毛巾,毛巾的两端过肩膀垂在胸前两侧。中队长那饱经风沙的黑黝黝面庞与毛巾的雪白相映,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但是尽管我们属于平罗中队,但却很少见到中队的队伍中有本地人的存在。因为本地人和我们这些从东半拉来的人差别很大。尤其是女同胞。当地农村来的女同胞面色就像紫红的萝卜。如果说当地的男人脸色普遍黝黑的话,那女同胞的面色就是黑中带有点红色,估计塞外黄河沙滩的长期风沙侵蚀影响所致。

接下来,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那得到了工地才知晓了。(待续)

一星会员
论坛UID:834289

发帖
1332
E币
164476
威望
865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3-20 21:13:40   绍兴市
喜欢贺老师的文章,但论坛里的一些之前发表的文章显示不了了。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