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阅读
  • 0回复

秋后十日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星会员
论坛UID:1307591
 
发帖
3561
E币
8220065
威望
13742
贡献
13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09 17:45:33   浙江省

昨天早上的绍兴,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中迎来了癸卯的“立秋”。“秋后十日伏”,今日是“长中伏”的最后一天,明天起到19日为三伏,20日出伏。长达四十天的“三伏”已属兔子尾巴。
“做年碰着闰月”,自2016年叶落归根至今八年中,老天爷倒好,给我来了个“逢伏必长”,八年间每年的伏天都是“加长版”的。好在今年的“伏天不伏”,在头伏加二伏的30天中,有22个雨天,自“大暑”到“立秋”半个月中的平均最高气温为32.3°c,这实属少见。
“三伏天”明示为三伏,不是四伏!即头伏、二伏、三伏,每伏十天,三伏就是三十天。要不老祖宗为何不定为“四伏天”。“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日子。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三伏天的“标配”。加一个10天的中伏,无疑是拉长了难耐酷暑的日子。
有人说,这是地球整体变暖所致,气温升高,酷暑延长,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等等,猛一听似乎还真的有些关连。其实,三伏天是30天,还是40天?这“加长版”的三伏天多少年出现一次?为何连续八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的加长版?等等,等等,与全球气候是否变暖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国人“三伏天”的计算自有一套法则:头伏与二伏以夏至为依据:“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末伏以立秋为依据:“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这里有个问题,即夏至(6月21日或22日)到立秋(8月7-9日)之间,有时会出现第五个庚日,那怎么办?
老祖宗就在出现五个庚日的年份增设了闺中伏,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于是,有了加长版的三伏天。常理,每年的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出现5个庚日的可能性小于出现4个庚日。为此,30天的伏天的年份比较多。为何连续8年都是加长版的三伏天?答案只有一个:碰巧这八年的夏至到立秋间都有5个庚日。  
“三伏天”的规定是历法的范畴,国人的历法可溯源几千年;“三伏”又是天体交错运行所呈之景象,这种景象又被称为“天文”,岂容我短短数言欲交待清楚。
今已是中伏最后一天,癸卯未伏不就还有十天吗,那就耐着性子接着熬吧。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