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1阅读
  • 5回复

寻找心灵的净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星会员
论坛UID:1522599
 
发帖
2773
E币
2006628
威望
4807
贡献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08:52:45   绍兴市

        近日,著名作家阿来老师来绍兴分享其新书《寻找香格里拉》,有友人觉得我看着比较文艺,于是相邀一起聆听。


                                                                              


        其实我跟文艺一点都不相搭,或许平时卖相比较斯文,让人误会,但若旁人觉得我有些文艺,倒也厚颜无耻的乐在其中,况且人窝在小城,一直未有见到著名作家真人风采的经历,难得机会送上门,便欣然前往。


       相对于新闻上明星的前呼后拥,阿来老师独座高台,静心而恬淡,并无什么大的排场,出乎我的意料,也感觉老师的平易近人,台下绝多是学校的学生,像我这样的半老头着实稀罕,于是我向旁座尴尬的笑说:“也是假冒的,假冒伪劣的文艺青年。”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里面的“也”字表达的绝不好。


                                                                    


       阿来老师是藏人,自然跟佛有缘,于是先谈的是香格里拉的三坐山峰,名字太长太拗口,我记不清楚,但它们寓意佛家慈悲、智慧和勇毅我倒是印象深刻,因为我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在我的观念里,藏人一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并长期能和中原政权分庭抗礼,自然当得起智慧和勇毅的褒扬,当然在奴隶体制的社会里,慈悲是决不可能的,但自从佛教在吐蕃落地、生根、发芽,最后融入并形成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后,藏人从此对外之懦弱,自明以后一直无所建树,对内之残忍,也是在解放后才有所改变,这些在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里,都有所体现。


       佛教宣扬的慈悲、智慧和勇毅,跟以前的藏人好像一点都不相关,偏偏他们还虔诚的一塌涂地,但有想往总是好的,如果都若现今内地人一心只想往钱财两物,藏人对佛理的虔诚,或许还真是人间心灵最后的一片净土。


       阿来老师的新作,自然是寻找心灵的净土,新疆地广人稀,高原雪山总是文人心目中净土的不二境地。


       在分享会后我依旧厚颜无耻的向朋友夸耀,如果我来讲这个分享会,我讲的会比他好,如果来个导游,会讲得比我好,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新书分享会上,阿来老师明显的跑题了,而且跑得的很远很无聊。


       既然是寻找,自然是一路寻来一路想,并将那时的思和想与我们分享,但阿来老师是一路寻来一路证明,证明他所寻到的每一地,确实是一个外国人曾经寻找过,也曾经走到过的地方,当然还着重向我们叙说那个外国人虽然在外国有些不如意,但身份肯定是有些的,有图有照片自然显得都是真相。


       按说阿来老师在国内文坛身份也不低,何须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国人来证明自己呢,要我来说,是死也不会提到那个外国人,最多当成一份省心省力的旅游攻略就是,可惜分享会一直在这个无聊的话题中延伸着之结束,让我也很无聊。


       虽然本性粗鄙,但我在需要的时候还是把自己排在文艺爱好者的行列里,自觉的就像朋友请吃时把自己排在美食家,与朋友打牌时把自己排在算术家里一样自然,所以但凡能见到一个好的文字作品,也能像畅饮美酒一般,让我沉醉后醒来,还能回味一番。


       实际上,对于国内五六十年代生人作家的文字,看的比较少,我最多也不过是个无聊的小说爱好者,有时心血来潮,也冒充一下文学爱好者,比如我曾经买过一套王朔的文集装门面,无非是因为他自称是新中国第二个出文集的人。


       我也很少能记住作者的名字,比如网络兴起时我第一个想到的网名是“温柔一刀”,这是一个小说的名字,那个小说里的棋手利用自己的天赋骗人钱财,最后觉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记得了这个形象的书名,但不记得是谁写的,王朔的文集却是记不住书名,但倒是记得里面老是有个配角,有时也充一下主角的,叫莫言,不知道那个莫言和现在很厉害的莫言是不是同一个人,但据传说现在很厉害的莫言,曾经和王朔是狐朋狗友,拿圈子里的朋友来小说里调侃,虽然也说是雅事,但让我对现在的莫言也觉得不是那么的厉害了。


       对于文字,我对民初的文人很是服气,有着深厚传统文学的底蕴,更有新思想涌入的思考表达,中国博大文化的传承,需要有富贵闲人的耕耘,也要有外来新思想的激发,对于文字的堆积,更要有天赋,诗词一道,自唐宋后少有建树,便是天赋无法超然。小说一类,近现代文有钱先生,武有金大侠,两位对于文字驾驭,对于人性反映,以及对于现实思考的深度,或许会让其它文人绝望。


       不记得港台哪位名人曾经评述过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化界:香港滥情,台湾贫血,大陆杀声震天。


       果然精炼而形象。


       任何一个作家,不论他叙述的是曾经、现在、或是将来,都不可能规避现实生活对他成长过程中的思维影响,大陆文学作品之所以被评杀声震天,是因为旧时秩序被推翻,新秩序前机会人人均等,大家在同一平台上搏杀、出位,这样的时机,自然杀声震天,便如那英搏杀先坐上了转椅,哪里还能有刀郎的机会?


       故此新书分享会后,新生代学生跟阿来老师沟通新生代新晋作家时,阿来老师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但我时常无聊的乱七八糟看小说,说不上通,却好在多与杂,对于文字功底,历史认知,感觉新生代有些无名写手着实精深凌厉,毕竟人家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哪里是文革时期的学生可以比的,况且成长过程中师资、物质、时间条件也有若天壤,尤其是对世界观的自信,绝不会用外国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诺贝尔文学奖,在有些年轻人的眼里,也是大大的不以为然。


      许多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当时生活的不易,学习的艰难,刻骨铭心,作品多有晦暗,只是时代变迁剧烈的猝不及防,想来闲暇之余,有些茫然,把寻找心灵的一丝净土,寄托在香格里拉,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香格里拉即便天蓝土净,心中有了杂念不净,身在何处又有什么区别呢?


      长亭外古道边的李叔同,抛妻弃妾渡洋而去,斩尽了三尸,在土也不见得干净的东洋,立地成了弘一法师,可是少了芳草碧连天的飘逸景致,缺了浊酒尽余欢的风发意气,便是我们苦寻的一片心中净土吗?


       距离不是距离,心的距离才是距离,何须天涯寻净土,心远妨能地自偏。

    
一星会员
论坛UID:1284411

发帖
3460
E币
383023
威望
4463
贡献
23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1-22 12:41:05   浙江省
个人认为对金庸的评价泛滥的有点夸张,现在也有好多在思想上、题材上符合当下现实,给人共鸣超越金庸作品的。

        那姐又雾里看花,若清透那么一点,怕不能每次都站在风口浪尖吧?

        讨厌借口,更胜于事物本身。借口的可恶之处在于,拿表面东西做文章掩盖事实真相。主要是把对方当傻瓜,睁眼说瞎话还在其次。

        如果自己都做不成自己的净土,那这世上根本没什么净土。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真牌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2023-11-23
二星会员
论坛UID:1108692
发帖
2691
E币
384956
威望
4631
贡献
53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11-22 14:23:02   浙江省
其他我不评点,弘一法师这一段,可以说是乱说一通。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2
寂寞的享受 威望 +2 我支持你的观点 2023-11-22
游民
论坛UID:1971545
发帖
93
E币
3498
威望
234
贡献
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11-22 20:22:28   浙江省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分享Nana Mouskouri的单曲《Der Lindenbaum (菩提树)》http://163cn.tv/2Q6F00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一星会员
论坛UID:719766
发帖
844
E币
177622
威望
701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4-02-04 10:31:47   北京市
他人的精神世界,纵然知己也不见得能够以心印心,何况仅仅以片言只语揣摩, ,楼主其他甚好,对于弘一法师之描绘,不知所云
二星会员
论坛UID:2346351

发帖
6204
E币
14524
威望
8820
贡献
13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4-03-02 15:20:11   浙江省
作者距离修行境界还很远。
净土就是在心里。只是你自己向外寻求,当然不可得。
返诸求己,才是修身修心的根本。
以为去过远方就算修行,殊不知,当年释迦牟尼不过在菩提树下坐者就实现了修行。老子在周王室图书馆就完成了修行。
修行,不是行走的行,行的不是道路,而是心路。
[ 此帖被yangxuhao在2024-03-02 15:22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