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48阅读
  • 31回复

[原创]姚启圣“荒政施策”在绍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2-05 17:29:45   浙江省

摘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姚启圣过世、收复台湾之前一年,五十九岁的姚启圣总督在平台的繁忙军务中,捐银数千两巨资兴修绍兴的郡邑庠(府学、县学)、修筑西江塘、麻溪坝、三江闸(又称“应宿闸”),造福乡里,令此前水灾大害之后的故乡百姓得以生息。
此前,因家乡绍兴持续五个月大雨灾害,冲垮西江塘,淹没禾苗。其中,水利工程于九月四日开工,十一月十五日完工,并命二弟姚起凤佐理,外甥女婿程鸣九具体落实,所建工程历经一百二十年未损,远超历次修建五十年即坏的常例;程鸣九晚年,又据此编纂成《三江闸务全书》,成为后世修闸之标杆,为后世的治水名相嵇曾筠(嵇璜之父)、刘统勋(刘墉之父)提供借鉴。
从会稽县在1540年至1682年的部分天灾人祸,也可以得知该“荒政施策”(相当于范仲淹的“荒政三策”)之意义。从关洪老师对此的诸多政策研究,以及各类史料及笔者通过所撰姚启圣传记、年谱等了解了姚启圣水利捐修的前因后果

详情:
今天的宁绍平原,或难于想象在古代的天灾人祸,对百姓生活的冲击,比如会稽县在嘉靖十九年至康熙二十一年之间的灾祸(附文末)不断。特别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持续五个月的大水使之前已修建近五十年(16331682年)、地处钱塘江、曹娥江、钱清江三江汇合地的三江闸已不堪重负,西江塘随之决堤,潮水危及附近的萧山、山阴、会稽等三个县城。随着洪灾肆虐,民力匮乏,加上一时间官府财政乏力,令时任绍兴知府王之宾修筑江堤的想法,拖而不决。
得知消息的姚启圣,随即大力倡修,认为“是余(自己)之责也。”于是独捐数千金,命其二弟姚起凤代为佐理,阿姊之婿程鸣九参与其事,对三江闸进行了重新修治;又捐资对西江塘进行全面疏浚,数十处决口进行修筑,历时数月才完工。同时还捐资对绍兴郡邑庠(府学、县学)进行了修建。从康熙二十二年所修建的《会稽县志》府学图、县学图上,可以知道当年分别建有训导衙、会膳堂、集贤门、儒学门、名宦祠、乡贤祠、射圃亭、宰牲房、儒学仓、教授衙、明伦堂等建筑(府学);尊经阁、明伦堂、大成殿、号房、训导衙、乡贤祠、教谕衙、儒学仓等建筑(县学)。
西江塘上的麻溪坝,在会稽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成化间知府戴琥筑于天乐乡四十一都之地(今萧山区进化镇鲁家桥村),以御外潮涌入,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患得以治理。万历十六年萧山知县刘会加石重建。康熙二十一年,坝毁于潮水。福建总督姚启圣修筑改洞为三,各长六尺。
三江闸,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由时任绍兴知府汤绍恩首建后,曾得到明代著名诗人徐渭的高度赞赏:“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炼石补星辰,两月新功当万历,于汤有光。”此后三江闸的历次修建中,不仅姚启圣的三修,是唯一一次个人独捐修建,更是唯一一次使用期超过百年的水利工程(113年)。
在程鸣九后来为此所作的《闸务全书》上,详尽地描述了这次修建的细节,为其后世的修闸树立了标杆。在该书的序言上,姚启圣对此作了高度评价:“程子鸣九,余女兄倩也。留神经济,老而弥笃,广搜博采,酌古凖今,汇为一册,名曰《闸务全书》,地形水势,了如指掌,洵后人之金鉴哉!窃念创始者笃斋汤神(知府汤绍恩),绍往者萧(知府萧良干)、余(天启五年状元、南明鲁王的兵部尚书余煌)二前辈,余则踵而新之。我鸣九则又统集成绩,垂诸永久,授诸锲梓,庶几前贤之伟绪,不至湮没不彰焉,而从来吏治之道,亦斑斑可睹矣。”
姚启圣的这几项捐修中,不仅“不加税一亩,不擅役一丁,不科派一家”,令此前惨遭受水害之苦的当地百姓此后百年间免遭水灾侵袭;又让很多家园尽失的百姓得到工作机会(总用工15000余),而免于饥寒之苦。正如范文正公(范仲淹)之“荒政三策”(本书另文介绍)与姚启圣“开海复界”后的惠民举措一样,活人无数,其桑梓之情深,备受乡人赞颂!

附“会稽县在1540年至1682年的部分天灾人祸”:

嘉靖十九年(1540年)夏,蝗灾;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饥荒,米斗值银钱有八分。嘉靖三十四年夏,倭寇失船舶于海上者,自绍兴东关进入有三十七人,迷路陷于皋埠水泽,知府刘锡率众人出战,贼溃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失舶者八十余,徒步自东关所过,被焚杀于龛山(时年,抗倭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卢镗、阮鹗,以及曾任胡宗宪幕僚的徐渭均在浙江从事抗倭作战)。隆庆二年(1568年)元旦,大风,屋瓦被震落,县城一巨柏被折断,城中数处灾祸;不久,民间又谣传朝廷诏选妃子,女子数日内嫁娶殆尽;春,有老虎进入城中,夜宿蕺山,又迁徙明真观,道士知晓后开门将其打伤,在众人的喊打声中被赶走,至千秋巷,老虎坠落厕所,遂被众乞丐打死。
万历十二年(1584年)九月,府城隍下殿尽数毁坏;十六年(1588年),大饥荒,斗米三百文,饥民载道,甚至有贵妇被饿死;二十五年(1597年),绍兴府厅堂尽毁;二十八年(1600年),大饥荒,米斗二百文,民多饿死;二十九年(1601年)正月十六日夜,卧龙山上城隍庙火起,殿宇并星宿阁俱毁,火光照耀满城,尽如白日;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月八日夜半,地震;三十七年(1609年)七月二十三日,海发飓风,海塘损坏,浪冲城内,街砌石梁漂去里许方沉没,百姓淹溺无数;四十七年(1619年),横街连芳牌火起,焚百余家。天启元年(1621年),卧龙山发洪水;五年乙丑大旱,百姓饥荒。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二十三日,午后大风,飘瓦、吹倒石坊,两、三日海水大溢,街可行舟,沿海居民溺水死者数万。二年(1629年)八月九日,大雨水坏田禾,百姓饥荒。九年(163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戌时,地震。十三年(1640年)有蝗灾,自西北而来;有四个月不下雨,米价飞涨。十四年(1641年)正月,大雪十余日,米斗三钱,贫民争入富贵人家抢米,官府力禁始息,各坊绅士捐米赈恤;夏、秋,大旱。十五年(1642年),复大旱连年,桃李冬花,百姓饥荒。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大旱;七年(1650年),饥荒;十六年(1659年),虎至西郭门伤人。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725日),夏地生白毛,地震,压死人畜,次日又震,三十日亥时,又地震(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发生旷古未有的大地震,史称“郯城地震”,震级约为8.5级),地震波及黄河上下,长江南北的中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以及东部海域约50万平方公里内的410多个县,距震中800公里的鲁、苏、浙、皖、赣、鄂、豫、冀、晋、辽、陕、闽诸省及朝鲜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二日,冰雹灾害;九年(1670年)夏,持续大雨灾害,半数庄稼损坏;十三年(1674年)七月,山贼抢劫五云门一带,被知府许弘勋率众人擒杀;二十一年(1682年),持续大雨灾害,五个月不停,大水冲跨西江塘,淹没禾苗,朝廷恩赦税粮不一。(以上综合《会稽县志·灾祥志》《绍兴府志·祥异》《清史稿·灾异志》等)
3条评分威望+3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紫杉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2-06
你在讲what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2-06
一星会员
论坛UID:1245806
发帖
2529
E币
14453
威望
4369
贡献
48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2-06 12:21:02   绍兴市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02-06 12:47:01   浙江省

三江闸,1536年由时任绍兴知府汤绍恩始建,之后的四百年间,又分别于1584年知府萧良干首修;1633年宁绍台道林日瑞、绍兴知府黄䌹再修;1682年福建总督姚启圣三修(个人出资);1795年绍兴知府高三畏四修;1833年绍兴知府周仲墀五修;1933年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六修。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由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建设三江闸。历时6个月竣工,全闸28孔,以应星宿,长310尺,闸身全部用块石垒成,石体巨大,每块重千斤以上。石与石牝牡相衔,胶以灰秫,灌以生铁,十分牢固。同时,刻水则于柱石。又于次年三月在闸外加筑大堤,5个月告成。长400丈有奇,宽40余丈。同时为分削水势,又主持在三江塘与三江闸之间相继兴建了平水泾溇、撞塘诸闸,同三江应宿闸相配合,形成外扼潮汐,内主泄蓄的三江水系。大闸的建成,令钱清江正式成为内河,让附近经常潮汐出没的沼泽平原,再无干旱、水溢之虞,立马成为富庶的鱼米之地。它是古代绍兴水利、浙东水运的枢纽工程,是中国最早、最大的滨海大闸之一。程鸣九称汤绍恩的治水功绩为“一方之神禹”(见《海滨耆士请封》)、“公之恩泽,洵不在禹下”。其后,三江闸又经过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六年(1633年)二次大修。

1536年,绍兴知府汤绍恩修建三江闸之际,年仅十六岁的徐渭曾提出《水利考》上呈汤知府,提出浚深河、多建闸、固海塘三策。三江闸的建成,使得“旱有蓄,潦有泄,启闭有则,山会萧(山阴、会稽、萧山)三邑成膏壤”。三江闸之侧,建有汤太守祠,镌有一副徐渭撰的对联: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攒禹之绪;

炼石补星辰,两月新功当万历,于汤有功。

将汤知府比喻为与大禹、女娲一样的英雄,让附近的百姓受益匪浅,特别是姚、俞、陶、周、鲍、马、施、封、倪、娄、吴等各姓族人。

四年后(1540年),二十岁的徐渭考中山阴县秀才。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游民
论坛UID:2577115
发帖
61
E币
156
威望
106
贡献
3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4-02-07 12:17:28   浙江省
谁在为汉奸姚启圣洗白,为何不给汪精卫洗白呢!汪精卫也是绍兴的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正式会员
论坛UID:1235965
发帖
496
E币
648
威望
739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4-02-07 19:33:54   浙江省
同为中华民族,在满清时期当官.,怎么能:与汉奸扯上关系?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一星会员
论坛UID:58565
发帖
1293
E币
86522
威望
1777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4-02-07 20:00:49   绍兴市
这么多字,还是文言文 ,受不了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一星会员
论坛UID:1313975
发帖
2299
E币
5981
威望
3668
贡献
2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4-02-07 20:04:58   浙江省
E网网友2577115:谁在为汉奸姚启圣洗白,为何不给汪精卫洗白呢!汪精卫也是绍兴的 (2024-02-07 12:17) 

满族人是不是中国的一员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2条评分威望+2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一星会员
论坛UID:748696

发帖
1142
E币
24742
威望
1665
贡献
1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4-02-07 20:10:05   绍兴市
绍兴原来有老虎出没。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一星会员
论坛UID:58565
发帖
1293
E币
86522
威望
1777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4-02-07 20:13:48   绍兴市
小小石:绍兴原来有老虎出没。(2024-02-07 20:10)

昌安街,不是有引虎弄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一星会员
论坛UID:1698302
发帖
1612
E币
14476
威望
2786
贡献
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4-02-07 20:25:43   绍兴市
水中鱼2008:满族人是不是中国的一员 (2024-02-07 20:04) 

现在中国人中大和民族也很多,是不是要忘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是要给汪精卫洗白?

内容来自触屏版

2条评分威望+2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怼哥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1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4-02-08 23:16:36   浙江省
某些人,还知道汪精卫是汉奸就好。
某些人,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的文章,拿鸡毛当令箭,将吴三桂当作神,而将反对“三藩之乱”而佑护无数百姓于水火的人当作汉奸,这种思维真是可以的。
之前还曾与绍兴友人说起,笔者看其年龄,当为父辈,不忍让其半灌子的知识蒙羞。
又说起,“范、姚”二族本就千年友好,如笔者在该贴后跟贴,评价特殊年代的语境下,说“范大师称颂汉奸吴三桂之误,而批判有恩之人),恰中圈套而已。
笔者有幸曾以个人名义,三次在央视为百姓发声。自然看不得,某人看似高大上,却不去史料来辩论,反而戴着有色眼镜,去纯粹为争论而争论。
经历那十年的人,那十年的事,早有定论,自然是该埋入历史之中。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游民
论坛UID:2138066
发帖
2428
E币
9120
威望
4835
贡献
4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4-02-09 08:41:57   浙江省
E网网友1235965:同为中华民族,在满清时期当官.,怎么能:与汉奸扯上关系? (2024-02-07 19:33) 

这人脑子有病,他大概是明朝官僚的后代。清朝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游民
论坛UID:2138066
发帖
2428
E币
9120
威望
4835
贡献
4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4-02-09 08:43:21   浙江省
飘着的雪:现在中国人中大和民族也很多,是不是要忘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是要给汪精卫洗白? (2024-02-07 20:25) 

二码事说到一起有一意义吗?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24-02-14 10:50:52   浙江省
谢谢!


另外,姚启圣之病,厦门大学的邓孔昭、孔立和陈在正等三位教授在《论姚启圣》一文中,专门为我们整理了姚启圣生前的一份病历,特摘录如下:
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二十一日,姚启圣和吴兴柞在提督杨捷营中议事,忽然发昏不知人事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四日,又复发昏一次,至八月十二日方得起床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启圣积极配合万正色进攻大陆沿海岛屿的郑军,二十七日破厦门,二十九日,复发昏迷,良久方苏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初一日,病势更重,喉硬心噎,腿肿头昏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月二十五日,姚启圣率将士合营大操,中途又发昏不省人事,良久方苏,抬轿入城,而已骨痛肉麻,不成人形。病得如此严重,姚启圣还请亲自督兵攻打台湾,宁愿死于“疆场之中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六月初一、二日,饭食不进,气喘不止。延医凌金楷、吕正齐等,俱称草木药料难以见效。这时姚启圣担心病躯影响朝廷赋予的使命,曾上疏告病请休,却得到康熙的谕旨卿才品优长,简任闽督,剿御海贼,平定地方,劳绩茂著。着勉加调摄,掸心供职,不必以病求罢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三十日,“呕血盈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四月,姚启圣在铜山练兵候风,施琅说他虽痊疾未愈,而办贼之心尤切,必欲扶病赴公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十月患背疽将危,妻妾子女毫无念及,惟以不得台湾……为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既定,疽复发。十一月十一日,克塽等齐到闽省,陆续进京,此时,姚启圣了却数年未了之心事,方才安然死去,时在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1684年1月16日。可以说他是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的。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24-02-14 11:25:50   浙江省

     其中,在姚启圣在康熙二十一年九、十月连续两度昏迷之际,明珠党人乘机攻击受到康熙支持(详见姚启圣年谱,无数次无条件支持姚,而反对明珠等人的观点)的姚启圣,特别是明珠一派纯粹为反对而反对之事。而十月二十一日,刚刚两度昏迷的姚启圣却个人自掏腰包,以“姚兴儒”名义对全省所有学宫进行了普捐,共捐学田1496亩,计捐银5000余两,成为历代教育捐置学田最多的福建主政官;对此,《清史稿·姚启圣列传》如此高度评价姚启圣“生平慷慨仗义,挥金如泥沙,尤恤文人;各属皆置学田,培寒畯。”

与此同时姚启圣为百姓,得罪了大量满清权贵。主修明史、康熙实录、一统志等的明珠、昆山三徐等人,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姚启圣同样耿直的长子姚仪,更是将徐元文之兄徐乾学“自某学政归,苞苴无算,伺于卢沟桥,候其车数十乘至时,公子固兼人力,乃拽其车尾,尽掀于巨浪中。大言曰:‘若辈资财,皆取诸不义者,敢与予鸣之官乎?’健庵惧,隐忍而已。事久,仁皇帝闻之,大笑曰:‘姚仪此举,殊快人意。然有此勇力,不可使闲置郎署。’

在这样的情况下,早已病入膏肓的姚启圣,怕死后被满清权贵(尤其是明珠一派)报复,只好请求将姚仪之职从文职改为武职(清朝首例,而清代文、武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以求避祸。之后,明珠一派,又无数次攻击将不久于人世的姚启圣,产生了诸多矛盾的言语(徐元文等人在史料上,故弄玄虚,但仍然露出了马脚:比方说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九日,徐的撰录,故意让人以为康熙反对姚启圣;但没想到的是次年,康熙仍然对明、徐的曲解,耿耿于怀,也为他们该年至少三记巴掌,留下伏笔)。

姚启圣在上书中,感谢了康熙的知遇之恩,特别提到让自己即将过世之际,不要过于恩宠,以免自己的子孙后代,被报复,以求“安心事”。

而明珠党人,更不会想到,上述所有的资料,其后被清代皇帝收录内廷,至今仍然成为国家宝藏,更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这,自然是明珠党人及其走狗(包括汉奸)是无法想到的。到清末,为台湾免遭日本(倭寇)侵犯,仍然有众多爱国大臣支持。其实,从姚启圣年谱上,可以知道,台湾始终是受到倭寇(汉奸)的干扰,以至于至今仍然受到极大影响。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24-02-14 14:14:41   浙江省
    姚启圣过世之后,康熙为时任总兵的姚仪予以“丁父忧”,查阅史料清初以父母过世而丁忧的,之前或史无前例。此时,姚仪为“三藩祸乱”,常常与吴英(时称王英)、张旺身先士卒,早已一身伤病;次子姚陶,年仅十岁、三、四子更小。如无姚启圣之长女女婿常光裕(官至台湾厦门道)、绍兴陶氏、上虞沈氏、范氏等友人及之后的嵇曾筠父子、刘统勋刘镛父子、纪昀(纪晓岚)、纪二云等人帮助,明珠派阴谋必然得逞。故而,第一手史料现在得以保存至今。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24-02-16 10:06:47   浙江省
特别感谢四川姚波兄、闽南姚庆礼兄协助从他国录出第一手电子图文资料、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并于今天公布;再度感谢厦大历史系权威多年前协助从国图录出。
正因为有绍兴友人孙伟良、四川姚波兄为代表的友人,长期、无偿的付出、帮助,才能让小弟得以一窥全貌,拔开重重历史迷雾。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明史》为何总是倍受质疑背后的明珠党人,特别是徐元文为代表的所谓文人背后的结党营私的丑恶嘴脸,不以国家大义为重,却纯粹为反对而反对。再度查阅姚启圣年谱,才能更加彰显其敢于无私、无我的功德,也更加了解了在当时权臣明珠党人为何当年对姚启圣的无端阻挠,令台海问题遗祸至今;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明末党争之祸害。当然,也更加了解了如何清代范仲淹后代及其友人嵇曾筠父子、刘统勋刘镛父子、纪晓岚,以及王阳明传人陶氏对姚启圣后代的护佑;对明珠党人的连续清算。
关于明珠、姚启圣之争,在姚启圣为百姓生计而擅开海禁(康熙六年)之际,(明珠后来的亲家,明珠长嫂之兄弟)卢兴祖(两广总督)主动向葡商索贿,又遭遇广东高官与海寇郑经私下经商,最后案发之际卢兴祖自杀而亡。
通过了解姚启圣对倭寇、海寇的相关对策,也更好的理解了明代倭寇盛行之因(倭寇对明朝灭亡影响颇大,特别是因结党营私,又与海寇钩连,导致北方灾害连天之际,本应该是赋税调节的南方,无法调济北门),又知道了清代海寇消亡的真正原因。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24-02-16 10:51:04   浙江省
在姚启圣擅开海禁之际,其妹夫黄锡衮、陈敬廷等人,协助之下,才得以免死。
曾及一下常识:清初汉官的汉军旗旗籍,相当于汉人有了一定官职的身份(古代,常有荫及子孙之策)。清末的汉官,才不再入汉军旗。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24-02-16 11:42:48   浙江省
之前的一些资料上,有以为姚启圣入旗籍是吴兴祚帮忙的。在绍兴陶氏协助成谱的姚振宗的绍兴谱上,依据姚启圣家谱、一线谱,发现了姚其实是在顺治末年,因救萧山女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族人的(江西布政使姚启盛之叔父),为姚启圣之叔祖父。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24-02-18 12:17:28   浙江省

姚启圣之背疽

前文已述姚启圣之病,已有厦大权威进行了专文研究,现综合笔者掌握的相关史料,进一步将相关史料公布如下:

《福建人物志·姚启圣列传》:姚启圣患背疽,愤恚而卒,死时已“囊无数千之积”(查阅施琅《靖海纪事》,方知征战澎湖施琅,才是忧郁之人)。又查阅明郑史料,姚启圣之背疽始于厦门收复之战,其后数年间将姚启圣折磨的多次昏迷。

但收复台湾为己愿的姚启圣,作为平台统帅(十九年十月的官职擢升为“总督福建等处地方文武事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正一品仍带加级”,其后除短暂失去征战之权之外,自此拥有征剿、招抚大权。)凭坚毅的意志力,在明珠党人千方百计设计陷害、阻挠攻台之际,仍然设计了各类攻台攻略。在乾隆年间宫廷收录的《闽颂汇编》,特别提到平台之际,病入膏肓的姚启圣半夜睡梦之战,仍然在指挥作战。晚上,因为病痛只能喝家乡的黄酒才能入睡。

因为姚启圣不畏满清权贵,得罪了大批朝臣,还包括明珠的对手索额图。康熙十八年二月的厦门之战,其实是有人抢功,即在战船尚不够的情况下万正色的匆忙出战,而让郑经脱逃,以至功亏一篑。这一段史料很精彩,万正色冒功之后,姚启圣还为其说话争辩,但最后康熙还是令兵部查实了详情,此后万正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而索额图此后也不再受到信任(厦门之战功亏一篑的后果,很严重)。二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姚启圣叙恢复海澄、克取金门厦门功,授姚启圣“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世职;三年间,战功不断的姚启圣连续升职。

(《碑传集》卷15):(关于姚启圣之病)予又闻公之病疽也,始于平厦门之岁。时有鼓山异僧者,善医,延之既至,曰:“疾不足忧也,天之生公,将为闽疆奏荡平也。今事尚有待,公未死也。”果不逾时而愈。及台湾既定,疽复发仍延之,则辞曰:“疾不可为矣,夫闽疆既定,公将死矣,老僧虽在无益也。”呜呼!孰意天责公以闽事,既成而即翦其命,天亦谓之何哉。

而关于姚启圣过世的次年(康熙二十三年),明珠党人仍然再度发难:“原任福建总督姚启圣(已故)修理兵船、兵器浮冒钱粮四万七千余两(!),应行追赔”。得旨:“姚启圣攻取台湾,著有劳绩;著免其追赔”。(广东某学者,她二十多年前曾专程前往绍兴考查阅姚启圣史料,可惜当年在绍兴史料不多;后来,在其厦大导师的帮助下,在国家图书馆中查找到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终于考证出姚启圣为百姓、平台等出己资而上疏的原始资料;她还曾与笔者说起,赶绍途中还丢失了钱包)。

其时姚启圣已过世,自然无法辩白。但查阅史料,厦门之战前夕可知,由某某主导修船事宜,以至“修理兵船、兵器浮冒钱粮”,之后不久该人即因此类相关原因被查实。从姚启圣与之交往的密切程度,自然知道其人之前早已犯过同样错误而免职,又素知其与康亲王的密切关系。另外,在厦大的专家人史料中,还可以得知该笔多余开支(超出预算),军需开支要“容臣陆续补完司库”,许诺“一年之内竭撅措还,不敢迟欠”,但承诺的日期(康熙二十三年五月)之际,姚启圣已过世。事实上,明珠党人故意拖沓,阻挠攻台,才是导致导致姚启圣总督的“薪资”(!)一时难以补足军用开支的主因(“督标兵”开支、攻澎湖的奖励等攻台费用)。

心知肚明的康熙,故意提到了康熙卢兴祖(总督,明珠亲家)、王来任(巡抚),在康熙初年之事: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奉差福建广东展界内阁学士席柱复命时,康熙认为“至卢兴祖、王来任、金鋐品行贪劣,人民甚为受累。”

其中,在1665年(康熙四年)11月,总督卢兴祖索要澳葡十万两白银,作为重开海禁条件;1666年11月初,卢兴祖又为迫使澳葡就范,令水师5、6000士兵分乘60、70艘战舰将澳门全部包围,逼令葡船或离港或焚毁,其中六艘船被焚毁;康熙六年(166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康熙亲政及加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颁“加恩赦罪诏”,同日,两广总督卢兴祖、广东巡抚王来任因诈贿案在狱中自杀身亡。

另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徐乾学、徐元文兄弟二人均因自己的儿子(徐树屏、徐树声)涉及科场舞敝案而受到牵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二十二日,召问学士席柱曰:“朕前日未曾问及提督万正色、施琅,伊等品行若何?”席柱奏曰:“陆路提督万正色为人忠厚和平,居官亦优。”上曰:“万正色前督水师时,奏台湾断不可取。朕见其不能济事,故将施琅替换,令其勉力进剿,遂一战而克。万正色、施琅二人今相睦否?”席柱奏曰:“二人阳为和好,阴相嫉妒。”上曰:“施琅何如?”席柱奏曰:“施琅人才颇优,善于用兵;但行事微觉好胜。”上曰:“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此理势之必然也”。

而已过世近十个月的姚启圣被无端攻击,还有另一背景,即之前姚启圣27次为民请命还界,而明珠等人狠狠被批:当时的内阁学士席柱复命时说,两省沿海居民群集跪迎,皆云:“我等离旧土二十余年,已无归乡之望”,幸得“削平寇盗,海不扬波。今众民得还故土,保有室家,各安生业。”对此,康熙反问“尔等明知其故,前此何以不议准行?”(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九日,明珠党人徐元文为明珠隐藏祸心的移花接木之语,显露无疑,也尽见康熙佑护姚启圣之“安心事”无疑)。

1条评分威望+1
sx冷月 威望 +1 点赞 来自绍兴E网APP 03-12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24-02-18 12:18:03   浙江省

翻阅姚振宗编著的绍兴姚家埭姚氏族谱及其《姚氏百世源流考》,可以发现族谱所载的先祖田完后代所创,容“百家之长”的“稷下学宫”,令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成就了古代最为灿烂文化时期,也因此对姚氏后世人文璀璨、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特摘笔者十多年前所整理《稷下学宫》资料如下:

稷下学宫

内容提要:公元前672年,陈国公子(原太子)完,因避祸陈国之乱,投奔管仲任相的齐国(史称“完公奔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手下的“工正”,掌管百工(相当于“手工业部部长”),并改姓为田,称田完,为田姓始祖。经数代后,建立田姓齐国(公元前386年)。数代后,田氏建立的“稷下学宫”,成为世界历史上“首座大学”。

话说完公出生的母国为陈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78年),其先祖、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满(妫满),其父遏父(又称阏父)为周文王的陶正(执掌制造陶器的官员)。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长女太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以奉祀舜帝。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因为内乱和外敌入侵,周平王(姬宜臼)在晋、秦、郑、西虢、卫、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今西安)迁至洛邑(今洛阳)。秦襄公因拥立周平王而始封为诸侯,秦国也正式成为诸侯国。此后,周王室逐渐衰败,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乘机纷纷称雄称霸,中国便从相对稳定的西周时期进入了战乱纷飞的东周时期,故后世又称此后的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

正是在这动荡的“春秋”初年,即公元前707年年初,诸侯国陈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陈国国君陈桓公(公元前744-公元前707年在位)陈鲍病重期间,其弟陈佗乘机杀死了太子陈免。陈桓公鲍病逝后,陈佗便自立为君,即为陈废公。

这时,距陈、宋、蔡、卫等四国联军讨伐不敬王室的郑国已十余年的战争刚好获得胜利。其中陈、蔡二国的军队讨伐郑国的统帅,分别是陈国的大夫伯爱诸和蔡国蔡侯的弟弟蔡季(即姬献舞,后为蔡哀侯,公元前694-公元前675年在位)。而陈桓公的次子陈跃,系蔡宣侯(公元前749-公元前715年在位)姬措父的女儿所生,也即蔡桓侯(公元前714-公元前695年在位)姬封人与蔡哀侯蔡季的外甥。

由于陈国国君陈桓公刚死,蔡季就在私下里向伯爱诸打听其外甥陈跃和陈国的事情,了解了陈国君佗的情况。班师回朝后,蔡季立即将陈国大夫伯爱诸的话告诉了兄长蔡桓侯。某日,蔡季乘陈佗到两国边境打猎时将其杀死了,又将此逆贼陈佗的首级即刻斩首,并悬放在马车上,驱车直奔陈国国都宛丘。在陈国夹道欢呼中,蔡季将逆贼陈佗的首级,放在陈桓公陈鲍的宗庙中祭祀。大家又拥立陈桓公的次子陈跃为国君,是为陈厉公(公元前706-公元前700年在位)。

第二年,即公元前705年,陈厉公长子陈完出生。陈完,字敬仲,又名田完、妫完,后世尊称其为“完公”。5年后,陈厉公陈跃去世,他的胞弟陈林自立为国君,这便是陈庄公(公元前699-公元前693年在位),而陈厉公儿子陈完的太子之位被废,贬为大夫。公元前693年陈庄公陈林过世,其胞弟陈杵臼承袭陈庄公担任该国国君,是为陈宣公(公元前692-公元前648年在位)。

公元前672年,陈宣公打算另立宠妃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由于怀疑太子御寇叛乱,故御寇被杀。陈完、颛孙二人由于和御寇分别是陈厉公、陈庄公、陈宣公三位兄弟的儿子,年龄相仿,又常在一起读书玩耍,故三人十分友好。所以他俩担心灾祸会牵连到自己身上,便一起离开陈国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

当时,齐国的国君正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鲍叔牙等为齐相,国力强盛。在“完公奔齐”后,齐桓公要拜为他卿,完公推辞,继而封为“工正”(其爵为大夫),让其主管齐国的手工业。陈完在任“工正”期间,凭借自己的德行和政绩确立了其在齐国的地位,不仅完成了齐国“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因为当时所书写的文字多用竹简,在管理工匠加工竹简时接触了大量的珍贵资料,故还组织人编定了《考工记》等书籍。陈完通过加工、整理齐相管仲的著作(后被西汉刘向改编为《管子》一书)及其他大量的珍贵资料,也为后来其后代即齐桓公田午开设“稷下学宫”打下了基础。

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齐桓公便赐给他很多田地,为了感恩答谢,完公便将自己改为“田”(“田”“陈”古音相同)姓,即改陈完为田完,他便是后来“田氏代齐”的田氏始祖。而此后,田孟夷、田孟庄、田须无、田无宇、田开等先后为姜齐大臣;田乞、田常、田盘、田白、田和、田婴、田文等先后为姜齐、田齐(分别为姜氏齐国、田氏齐国的简称)相国;田和、田剡、田午、田因齐、田辟疆、田地、田法章、田建等分别为田齐国君。春秋末年,田完传五世至田无宇,田氏开始强大。

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与魏文侯在浊泽相会,请求他代告周安王(公元前401-公元前376年在位)列其为诸侯。魏文侯就派使臣报告了周安王和各国诸侯,请求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安王准许了这一请求,田和便正式成为齐侯,是为齐太公(公元前386年至公元前384在位),列名于周朝正室。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齐侯后的齐国,史称“田齐”,其国都仍在临淄,疆域袭“姜齐”之旧。

至齐太公的儿子齐桓公田午在齐都临淄的西门稷门设置学宫(即“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时,又招聚天下贤士。至齐宣王时代,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影响。汉代徐干《中论•亡国》云:“齐桓公立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

齐宣王时期,非常喜爱博学和能言善辩的士人。他为了吸引人才,大力扩建了稷下学宫。他对前来稷下的学者待遇极高,如曾对淳于髡、告子、公孙固、环渊、季真、接子、孔穿、匡倩、列精、鲁仲连、闾丘、貌说、孟子、能意、彭蒙、黔娄子、慎子、宋钘、唐易子、田巴、田过、田骈、王斗、徐劫、荀子、颜斶、尹文、庄子、子高、邹奭、邹衍等七十六人赐给府第,并封为“上大夫”,让他们不处理政事而专门议论学术。稷下学宫内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实行“不治而论”。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在稷下学宫中进行公开辩论,各门各派又相互吸收,共同促进,“稷下学宫”里的学士到此时竟达上千人,成为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从而形成了被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首个官办的高等学府。

在这个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学术争鸣之地,其在齐宣王的最兴盛时期,大力扩建了稷下学宫。他对前来稷下的学者待遇极高,享受上大夫称号的多达七十六人,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淳于髡、孟子和荀子等三人更先后被尊为齐卿。如曾对淳于髡、告子、公孙固、环渊、季真、接子、孔穿、匡倩、列精、鲁仲连、闾丘、貌说、孟子、能意、彭蒙、黔娄子、慎子、宋钘、唐易子、田巴、田过、田骈、王斗、徐劫、荀子、颜斶、尹文、庄子、子高、邹奭、邹衍等七十六人赐给府第,并封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从而使儒、名、法、墨、阴阳、道、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达到鼎盛,世称“百家争鸣”。其稷下之士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重要阵地,是中华文化兴盛发展的典型代表,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令秦以后的中华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兴盛繁荣,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梁启超用“前空往劫后绝来尘”八个字来概括稷下学宫这一“历史绝唱”,郭沫若也曾评价“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余秋雨甚至曾评价说,所有的中国文人都与稷下学宫有关。(综合《史记》《资治通鉴》《百度百科》等)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24-02-18 21:46:00   浙江省
《绍兴姚氏谱》,有幸与其他三位绍兴族人,历经六年多,在浙图获得。特别一位长者,在浙图底库之中,默默找寻了三年,方才获得全谱。此前,笔者虽然在之前已获得其他省的电子版,但有缺页。之后,由另二位教授多次赴馆协调,并出资印刷成首批十套。
之后,笔者将该电子版整理、修补成册。
首次找到全谱之际,笔者第一时间向绍兴陶氏族长陶家骏老人进行了汇报,再次感谢陶家当年对姚振宗所撰该谱的出版全额资助。
同时,又与姚教授协商,将多余的几套,分别放置公众便于查阅的几处公共场所,以供友人参考。而笔者所整理的电子版,也公布于网络,以供友人斧正。
由于姚振宗所撰的姚氏谱,是依据姚绍书(姚启圣后裔)一支的家谱,姚氏老谱残谱,及族人家藏,整合而成,故文中姚振宗进行了部分解读。
特别幸运的是,乾隆帝和纪晓岚等人为姚启圣列传之际,将姚启圣的上疏、实施的政策,以及功绩全部收录。福建厦门大学历史系的权威、明史研究会原会长,还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详实的整理,让笔者少走了许多弯路,也让笔者得以获取了最真实的档案资料,与姚振宗所撰族谱进行比对。在一些关键点上,陶家骏老人当年还对此姚谱创作之际的背景,进行了讲述。
另外,姚启圣次子姚陶,在晚年为姚氏家族修了祠堂,其位置,位于今天马山姚家埭姚启圣帅府河南岸。姚启圣后代,自此便有机会每年过年之际,回乡祭祀、认祖。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游民
论坛UID:2508875
发帖
65
E币
186
威望
104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24-02-19 09:08:08   浙江省
姚与吴三桂等有啥区别?不都是为满人打江山吗?郑奉的不是中华正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坚壁清野三十海里,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做点善事也好,可以弥补一些罪孽。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1条评分威望+1
asd123 威望 +1 - 03-12
五星会员
论坛UID:734540

发帖
8775
E币
9464691
威望
9640
贡献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24-02-19 09:59:49   绍兴市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24-02-19 21:15:34   浙江省
扁舟半叶:姚与吴三桂等有啥区别?不都是为满人打江山吗?郑奉的不是中华正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坚壁清野三十海里,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做点善事也好,可以弥补一些罪孽。 (2024-02-19 09:08) 

以上说法,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影视剧《康熙王朝》、小说《康熙大帝》等等的相关情节。真实的历史,愿与您交流:
姚启圣反的是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藩王(十余年前为清朝建都京城,立下“赫赫战功”)的“三藩祸乱”,时间是康熙十三年之后,其时耿精忠等藩王为一私利再次祸乱,这批十多年之前灭明朝(含“南明”)藩兵的战火已殃及绍兴诸暨,直逼绍兴府。此刻,延平王郑经奉的并不是中华正朔,而是独立王国,欲将台湾比作“朝鲜例”。
康熙三年,姚启圣首次担任县令(广东香山)之际,即反对迁界禁海,甚至因为迁界造成百姓生计问题,并因此造成税赋无法完成,姚启圣不过是第八个入狱的县令。此后,在征得两广总督卢兴祖等人的同意之下(自然未获权臣鳌拜为首的朝廷同意),擅开海禁;康熙六年八月,“擅开海禁案”案发,本应即将升职的姚启圣入狱,按律将被杀。后巧遇孝庄太后上“尊号”大赦天下,未获任何私利的姚启圣方才被免死罪,而督(卢兴祖)抚(王来任)在大赦之日自杀于狱中。从当时的刑部案卷可知,台湾郑经与广东官员私下在进行走私活动,以谋取私利。
康熙十三年,经商数年的姚启圣“三藩之乱”之后再度从政,相继平定浙闽粤三地藩乱之际。针对郑经祸乱东南沿海,先后27次上书请求还界。
而关于“背疽”之说,在笔者2007年所撰写的《绍兴县史志》的姚启圣传记之际,即已进行了了解。除了姚振宗所撰姚谱的“疽发于背,薨于位”之说,还可知“平厦门之岁,启圣病疽”来源于《台湾通志·姚启圣列传》,而在明郑史料中可知姚启圣在收复厦门之战中,身先士卒的姚启圣背部中箭,此后因此感染得病。此后三年半年间,负责军政事务的姚启圣经常陷入昏迷之中。在其上疏的《吁恳调理》《祈悯病躯》表明,他多次“发昏不省人事”,就诊名医俱称“草木药料难以见效”,可见病情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关于诸多史料上所述的姚启圣之背疽,十余年前笔者曾为此专门了解过这种在古代致死率极高的病症。因对病菌感染认识不足、恐惧,古人常因此将其归纠于迷信之说。巧合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孩童时就曾亲眼见过外公得此病。那时,就也已只需消几次毒,上几次药就好。而随着个人卫生水平普遍的提高的今天,此病更为少见了。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游民
论坛UID:2441129
发帖
845
E币
2862
威望
2162
贡献
406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24-03-11 21:35:46   绍兴市
水中鱼2008:满族人是不是中国的一员 (2024-02-07 20:04) 

小日本当年成了你是不是该唱57个民族57朵花啦!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24-03-12 07:10:16   浙江省
水中鱼2008:满族人是不是中国的一员 (2024-02-07 20:04)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确为汉奸行为。但某些人,将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后的藩王(汉奸)祸乱绍兴之际,数万诸暨百姓与弃商从政的知县姚启圣在诸暨血战,阻止藩兵侵入绍兴府城的行为,作无端指责,那此人必不是绍兴人,或妄为绍兴人,或为汉奸(藩王藩兵)后人,或为结党营私的明珠党人后人,或自身即为鼓吹“满蒙非中国”的倭寇后人,或当代汉奸!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游民
论坛UID:2460802
发帖
946
E币
2782
威望
2261
贡献
141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24-03-12 07:23:44   绍兴市
倚诺:[表情] [表情] [表情]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确为汉奸行为。但某些人,将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后的藩王(汉奸)祸乱绍兴之际,数万诸暨百姓与弃商从政的知县姚启圣在诸暨血战,阻止藩兵侵入绍兴府城的行为,作无端指责,那此人必不是绍兴人,或妄为绍兴人,或为汉奸(藩王藩兵)后人,或为结党营私的明珠党人后人,或自身即为鼓吹“满蒙非中国”的倭寇后人,或当代汉奸!... (2024-03-12 07:10) 

楼上那位不是说满族是中国的一员吗?那么把中国人引到中国人的地方,怎么成汉奸了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24-03-12 07:25:23   浙江省
范文正公的“荒政三策”

(摘自网络)大荒之年,杭州太守范仲淹采用匪夷所思的“荒政三策”来解救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无论在当时和后世,都被奉为天下第一流的楷模。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奉仁宗帝命由邓州(河南)移知杭州任地方官,这一年范仲淹已经六十一岁了。他青壮年时多次来过杭州,与隐逸诗人林逋是好朋友,也曾与忘年交胡则荡漾西湖,留下名篇诗文。他非常喜欢杭州,子弟就劝他在西湖边建一座别墅,作为养老的地方。他坚决推辞“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又说,“吾之所患在位高而难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这一年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没有延用发粟救济之常规,匪夷所思地推出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最终促使经济复苏,变被动救荒为主动兴利。
一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饥年工价至贱,可兴土木之役,以工代赈,修寺院、建官舍、盖库房……公私并举,既进行了杭城的公私营造建设,又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
二是纵民竞渡:作为杭州大守的范仲淹利用吴人好佛事,喜竞渡,亲自日出宴于西湖。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大兴旅游业,发有余之财,一时贸易饮食服务业大兴,大增就业人员数万。
三是增高谷价:当时一斗米价格是120钱,由于粮荒,粮食供不应求,眼看着价格要上涨,范仲淹想了个办法,他索性先将米价提高到180钱一斗,并沿江张榜,向外地宣传说杭州粮荒涨价,米商听到这个消息,日夜运米到杭州,等到粮食充盈于市,价格就降到了每斗120钱,他用这个办法解决了杭州的饥荒。既不花钱解决了运输问题,又调抑了原本日夜高涨的粮价,还保证了杭城的粮食供应,可谓一石三鸟。
范仲淹杭州荒政三策,可谓惊世骇俗,石破天惊,后人称之为"荒政三奇策"。一般而言,范仲淹反对奢侈之风,尤恶土木之费。可当发生严重灾荒之际,他却冒着被劾之风险,力倡兴工造作,藉以刺激生产以及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这种方略,迟至20世纪30年代,才被西方经济学家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灵丹妙药。
救荒之年,范仲淹不畏馋言,敢于担当,不怕违反常规圣意实施他的"荒政之策",自春至夏纵民嬉游营造。最终遭到监司奏劾,虽心底坦然,却祸福难测。追思一生羁旅"忧多乐少",不被理解,多遭诬陷,酒入愁肠,化作个私情绪,写下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如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毕竟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借词发此断肠之语,尽显血肉丰富之美。围绕他的弹劾事件一直延续至是年秋天方算平息。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倚诺楼主
游民
论坛UID:829191
发帖
226
E币
553
威望
349
贡献
13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24-03-12 07:30:28   浙江省
通过范文正公的“荒政三策”,相信各位网友,可以更好地理解了为何姚启圣被当年的福建、绍兴百姓称颂,而明珠党人、满清权贵进行无端指责的缘由。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7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帖子发布服务协议及管理条例》
 
上一个 下一个